颠覆与重构
作者: 康辉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娱乐方式的普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时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已认识到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采取了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家校合作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并提出如何通过多元化阅读评价体系、个性化阅读指导、奖励机制与阅读激励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需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项对全国100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教师仍然以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表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材料缺乏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大多比较陈旧,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缺乏兴趣,阅读体验单调乏味。此外,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够丰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65%的学生认为课本内容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不到30%的学生表示经常进行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的种类和数量较为有限。这表明当前的阅读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未能有效吸引学生,无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主动阅读的动力。
(三)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只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价。一项对北京市50所小学的调研显示,约80%的教师在阅读评价中主要参考学生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关注不足。同时,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的阅读评价压力主要来自考试成绩的要求,而非对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影响了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态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重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内化。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阅读探究。建构主义还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主阅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比如课本剧表演、微型小说创作等,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从而增强阅读的动力和自信心。
(三)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胜任感和关系感在动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胜任感,如通过阅读打卡、阅读挑战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己,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推荐好书活动、小组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关系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多样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一)丰富课内阅读材料
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上的文章,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散文、科普读物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结合现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时,可以引入《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增加学生对历史故事的了解和兴趣,这也说明丰富多样的课内阅读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优化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既要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也要有科普类、历史类等知识性较强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简单有趣的图画书和童话故事;对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2020年中国儿童阅读白皮书》显示,课外阅读量丰富的学生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均显著高于阅读量较少的学生。
(三)建立阅读资源库
学校可以建立阅读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资源。阅读资源库应包括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借阅。例如,可以在学校图书馆设立专题书架,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方便学生查阅和借阅。此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在线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和阅读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统计显示,建立阅读资源库的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普遍提高,约有75%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资源库获取阅读材料。
四、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设计自主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以阅读报告、读书笔记等形式进行分享。另外,组织小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还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片段,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兴趣。此外,通过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途径和丰富的阅读资源。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策略。
(三)项目式阅读教学
项目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项目,让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讨论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西游记人物分析,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兴趣。而且通过项目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阅读教学策略。
五、科学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一)多元化阅读评价体系
阅读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应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传统的阅读评价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方面。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如阅读报告、读书笔记等。
这是因为阅读报告和读书笔记是学生表达阅读体验的重要形式,通过撰写阅读报告,学生能够对所读书籍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过程。读书笔记则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有助于培养其细致的阅读习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展示其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个性化阅读指导
个性化阅读指导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方案,提供针对性的阅读建议和帮助。这样的个性化指导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简单有趣的读物,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故事情节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同时,教师可以讲一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奖励机制与阅读激励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奖励机制的设计应注重激励的多样性和公平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奖励活动,对阅读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学生投票和教师评选,选出阅读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阅读挑战赛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六、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
(一)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订阅读计划,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连线家长,向家长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鼓励家长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支持和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在家长会上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书籍,并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委群、班级微信群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阅读建议和阅读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而积极参与亲子读书活动。
(二)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图书馆、书店等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借阅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和阅读体验。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资源,还能培养他们的借阅习惯和信息检索能力。
学校可以与一些文化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联合当地文化中心举办青少年读书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读书讨论、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这些社会支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机会,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和推广社会支持,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例如,利用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优秀的儿童读物和阅读活动,以激发更多家庭和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通过这些多方位的社会支持,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阅读文化的建设
学校应注重阅读文化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读书节、阅读周等大型阅读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读书节期间,学校可以举办书展、作者签名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书籍及作者等,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学校可以在教室或走廊等地方布置阅读区域,放置各类书籍或摆放电子阅读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些细节的设计,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学校还可以设立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通过评选和表彰激励学生和班级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例如,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班级,根据各班级的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心得等进行评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这种荣誉称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