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胡海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阶段适当地渗透自然教育理念,培养幼儿“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品质。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阶段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未能与自然教育理念相结合,自然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加之幼儿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他们无法直接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因此,基于自然教育视角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儿童本身,培养幼儿生态文明意识,还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一、园本课程的构建价值

自然教育是一种注重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教育模式,通过引导幼儿与大自然建立深情厚谊,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在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基于自然教育视角构建和实施幼儿园园本课程,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首先,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使其体验自然的奥秘和美妙,引导他们探索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其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创设合乎幼儿天性的自然角,不仅能让幼儿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助于缓解幼儿压力和焦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自然教育背景下,幼儿会在自然角遇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他们可以与同伴一起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相互尊重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幼儿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二、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一)创设合乎幼儿天性的自然角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充分利用校园内一切有利条件、资源,创设契合课程教育主题和思想的环境,给予幼儿公平表现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应注重通过校园内资源、空间的整合为幼儿创设合乎幼儿天性的自然角环境。一方面应围绕探究性的主题、幼儿兴趣创设生成性的自然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在内容策划、空间布置等方面应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使幼儿成为自然教育主题设计师。例如,在创设“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主题的自然角时,小班幼儿教师应依据小班现有的教室、走廊、过道,将自然角分为植物种子展示、水培、植物种植观察、亲子作品区、干果与水果制作等若干个区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种子和能进行简单种植后,可以邀请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幼儿将种子拿回家和父母一起培植。

(二)自然教育与常规课程深度结合

一日活动皆课程。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园本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浅显等问题,幼儿教师应将自然教育与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语言五大领域相结合,形成集主题环创、区域游戏、生活活动于一体的园本课程内容体系。

教师在大班“植物实验”主题活动中,不妨先设置观赏区、种植区、烹饪区、美食作品展等多个自然角,然后在各个区域中开展制作树叶手抄报和树叶书签、拓印、种植蔬菜、洗菜、烹饪等活动。从树叶手抄报制作、蔬菜种植到烹饪美食,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审美、观察、思考、社交、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的能力,还使幼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及探究过程等制作成海报在主题墙上进行陈列,或是制作成美篇、电子绘本等通过学校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使自然教育与常规幼儿园课程教学深度结合,丰富园本课程体系。

三、利用社会性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

学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学前教育,幼儿得以在早期阶段接触社会环境,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些也意味着在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可以利用社会化资源进行幼儿教育。例如,幼儿教师可邀请科技人员入园对科技探究游戏区域的设备、材料进行讲解、操作,或给幼儿讲述科技方面的精彩小故事,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可邀请幼儿家长志愿者、清洁工、医生等人员入园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描述,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幼儿爱护生态环境、爱惜身体的意识,培养他们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美好品质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分层有序推进。为了使自然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得以实现,教师不仅要创设合乎幼儿天性的自然角,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一日活动之中,不断完善园本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利用社会性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启航馨苑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