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
在本期《你问我答》栏目中,我们聚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如何设计和实施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效地平衡语言技能的训练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解决策略,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名师简介
钱峰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职于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问题:
如何认识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实施课堂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回答: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这把教育评价提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来说,其教学评价引起众多学者、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了“评价建议”,对教学评价的作用、基本原则、内容与方式作了详细指导。
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紧密结合,采用诸如逆向教学设计等把设计的课堂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落实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建议教师设计的具体评价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基于真实情景,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应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应注重问题解决,指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差异性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优化—再实践”,这样,教师的评价设计、使用和效度将会更好地促进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问题: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如何有效地平衡语言技能的训练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做到既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回答:
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和发展的,是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活动而使用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主题、情境和文化等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发展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在理解和表达中感悟文化背景,培育文化意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建议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融入具有单元主题文化背景或情景的活动,践行学思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问题: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发放)逐步使用,教师该如何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和研读新教材的内容?如何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发掘育人价值,以单元主题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来落实核心素养?
回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优化了分级体系;提出了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单元形式组织和呈现内容,以促进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为要求的课程内容;增加了学业质量及其评价要求等。相应的使用中的各版教材在其学段的起始年级逐步开始更新教材,以更好适应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各地也就此积极展开新教材的培训与教研活动。
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标的“变”与“不变”及其原因;进一步发掘新教材的单元整体育人目标及其各板块的功能;进一步分析和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着眼于单元整体,根据单元的主题来深挖主题意义,寻找单元主线,展开递进式的课时目标、教学活动及相应的评价设计。不建议完全照搬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可以进行单元教材板块的重构或增减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时的教学前应熟知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尽可能发现和掌握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真实反应及其思维活动(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后能进行及时反思和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年级集体备课,借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