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

作者: 李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因此,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整本小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有意义的阅读计划,教给学生有实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有自我主体意识的阅读经验,真正沉浸在经典小说创设的精神世界中,实现阅读能力的高品质发展。

一、阅读计划:指向阅读习惯的培养

帮助初中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不仅能保证阅读的有效进行,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针对《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一是阅读要求。教师确定学生需要详细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序言、目录,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二是阅读进度。教师根据孙悟空在小说中的经历设计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合理地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教师设计的闯关游戏,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三是阅读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方式阅读《西游记》,举办课前故事会,交流阅读经验。四是精彩片段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对《西游记》中的精彩内容进行细读、精思、鉴赏。五是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将《西游记》的相关资料推送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认真阅读。六是阅读评价活动。教师可以制定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七是阅读成果汇报。教师指导学生举办阅读成果汇报会,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手抄报、黑板报、读书会等。

初中生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需要从自己的阅读特点出发,根据阅读习惯和阅读任务量,体现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阅读要求,既在规定的阅读时间上留有余地,又在阅读周期(每天、每周)留下自由掌握的时间,还应明确精读内容方面的计划,如精读对象的选择、完成精读的批注与积累,也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小说内容与阅读主题,结合班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确定整体阅读目标,设置多个互相关联的阅读任务,安排课内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展示课的具体时间,综合体现教材要求、小说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小说阅读习惯,形成持久的阅读意志,积累阅读小说的经验。

二、阅读方法:指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整本小说容量大、篇幅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整本小说的阅读,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落实具体的学习任务。

比如,《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是深得学生喜欢的游记小说,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格列佛游记》,跟着格列佛探寻理想国,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体验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哪个国家是格列佛理想中的王国?小说要表现理想国探寻之旅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小说阅读任务群,开展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一是内容展示。学生可以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可以选择这本书中的精彩篇章撰写阅读感受,赏析小说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也可以成立阅读小组,合作编写一本游记,在班级微信群里展示。二是精彩探究。教师针对小说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风土人情,设计表格,让学生摘录自己觉得很惊险、很荒诞、很奇妙、很独特的表达,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作者是如何将小说情节中的幻想性与真实感统一起来的。三是穿越探访。学生以侦探的身份,进入小说王国中,选择小说中的人物开展探访活动。学生需要设计好探访提纲,拟定探访目的。四是创意表达。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也可以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成长烦恼,创设一个能够有效体现或解决问题的神秘境地,完成写作任务。

教师可以依据学习任务群内的活动内容,指导学生采用具体的阅读方法,如精读和浏览、探究和梳理、展示和比较,指导学生读出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领略小说独特的艺术手法, 享受小说阅读的快乐,丰富精神世界。

三、阅读体验:指向学生的深度阅读

在任务群视域下,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整本小说阅读活动,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有了主体意识,就可以在深度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关注自身的阅读体验,进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实现精神世界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

比如,《骆驼祥子》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这样的结尾预示了祥子怎样的命运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一问题,驱动学生深入阅读小说,理清小说中祥子命运的轨迹——想成为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洋车夫”,受社会大环境和身边小环境的影响,总是一次次失败,最终导致祥子的理想破灭。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有效路径。教师可以创设“假如我是祥子”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把真实的阅读体验表达出来。为了落实这一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祥子这一人物,关注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从大的方面说,祥子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从小的方面看,祥子身边除了车夫外,还有小商小贩、小市民以及挣扎在极端贫困中的穷苦人。祥子意识到自己只有不断努力,拼命拉车,才能摆脱贫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促使祥子与其他车夫抢生意的动机;在遭到来自社会的压榨和迫害时,祥子在愤怒与无奈之余,也学会了以狡诈进行应对。祥子将这种狡诈运用在应对周围的贫苦人身上,显示的就是他人性中的恶的一面。祥子最终在一连串打击下走向堕落,充分体现出祥子个人悲剧中的时代阴影。

总之,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小说的阅读经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