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课后习题,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 姜素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重要导向标,其地位不容忽视。课后习题不仅精准定位了学习目标与要求,还为教师规划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依托课后习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深入挖掘习题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要依托课后习题,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强化语言表达、提升思维品质等策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习题引领,搭建学习支架

教师要在习题的引领下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为例,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吹肥皂泡的过程”。针对这道习题,教师可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如何阐述作者吹肥皂泡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表达,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一是问学生文章中的哪个部分描绘了吹肥皂泡的场景;二是探究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法来叙述这一过程的。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捕捉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地再现了吹肥皂泡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随后将这些动词写在黑板上,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表达的桥梁,作为他们重构和表述这一过程的支架。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注意动作的细节,还要做到条理清晰,表达有序。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充满童趣的场景之中。学生开始尝试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描述更加鲜活。有的学生说:“我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术师,小心翼翼地吹气,那泡泡便像顽皮的孩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另一名学生则采用了并列的句式,条理清晰地罗列了每一个步骤:“先蘸,再吹,后提,泡泡便悠悠地升起,闪耀着五彩的光芒。”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将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导向标,精准地把握了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描述更加鲜活。

二、习题实践,强化语言表达

课后习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锤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此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课后习题三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针对这道习题,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标注出群体描写和个体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和讨论交流,逐渐理解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突出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形象。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去掉课文中的群体描写内容呢?”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去掉群体描写内容后,文本内容显得单调乏味,无法充分展现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教师又提出问题:“能不能去掉课文中的个体描写内容呢?”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去掉个体描写内容后,文本内容缺乏细节,无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精神。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掌握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学生掌握了这种写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引导与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深刻理解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的写作手法。

三、习题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课后习题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更是深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展习题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拓展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针对这道习题,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相机提出了两个拓展问题:作者详细写了哪件事?为什么把这件事写这么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收集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了解到作者详细地写了“铲地”这件事。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作者为何如此详尽地叙述这件事。经过讨论,学生领悟到作者在铲地时不慎铲除了庄稼,却留下了无用的狗尾巴草;祖父看到作者的过失,非但没有责备,反而以爽朗的笑声化解尴尬,耐心地教导她如何区分庄稼和狗尾巴草。这一细腻入微的情节,不仅彰显了祖父对作者的关爱与宽容,也流露出作者对祖父无尽的怀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深度剖析,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在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思维品质。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拓展课后习题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依托课后习题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强化语言表达、提升思维品质等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