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情境化阅读教学

作者: 王华军 王斌

情境这一概念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情境不同于环境,情境具有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等特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有必要创设情境、应用情境,从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成为情境化的阅读。实践证明,情境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认知进阶、思维进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经将诗歌中的境界分为三层: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王昌龄将情境解释为“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这样的一种解释强调的是人对于事物的情感。情境是一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要素融入、渗透到情境之中,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散步》,教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情境的主角是“我们”,情境的场景是“田野”,情境的标题是“散步”。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情感定位去捕捉其中的亲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看到了作者背母亲、爱人背孩子散步的情形,从而能唤醒、激活自我的生活经验,并由此感悟到课文中体现的“孝道”,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身上的责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感受、体验到生命的延续、亲情的流露,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性之美。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思想。

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要求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披文入情,还要求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我的生活经验融入、渗透到情境化的阅读中,从而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创设探究化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

情境化的阅读教学应当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应当为深化学生的文本认知、理解服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性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文本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文本探究的过程,是一种理智的历险。教师要通过创设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表层走向内里,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被动走向主动。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故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文本,让学生从小说要素出发,搜集、整理小说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探究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小说文本展开深度阅读:一是小说中的人物主要做了哪些事情?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二是小说中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哪两个阶层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建构思维性、探究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故事情节,从“过去的故乡”“现在的故乡”“未来的故乡”等视角解读文本;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视角解读文本;从小说中的人物的变化解读文本;从小说中的闰土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解读文本。学生通过多重视角探究文本,能够深刻地认识人物变化的原因,概括小说的写作主题、思想,理解文本的写作主旨,习得小说写作的相关技巧。

探究性情境是初中语文阅读情境的一种常见形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任务、学习清单等方式,设置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创设多媒体情境。相比较于生活化、探究性的情境,多媒体情境具有声色光影等特点,能让抽象化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创设多媒体情境,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多媒体情境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撑,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场域。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三顾茅庐》,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了解刘备、诸葛亮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为表现、人物品质。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入影视作品,让学生展开基于多媒体情境的语文阅读活动。教师结合影视作品中的内容以及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刘备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在教学中,教师还借助多媒体情境,创设戏剧性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小说的内容积极地编写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氛围、情感以及深层意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将抽象化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情境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了生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探究性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能促进、深化、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理解。教师要秉持“生本教学”理念,体现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锻炼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淮安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情境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GH210,主持人:王华军、王斌]

作者简介:王华军,江苏省淮安市浦东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斌,江苏省淮安市盐河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