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摭谈

作者: 王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花费时间最多的教学内容,可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发展水平。对此,教师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重视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实现阅读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多维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适时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联想,开展多元化的对话活动,包括与文本、作者、角色、同伴对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描述了各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情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友爱的深层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本内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描写的小学与自己所在的小学有哪些明显的不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角色对话,说一说课文中出现的小学生分别是哪些民族的。通过上述对话,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人语言是不通的,但是各民族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习,相处融洽,说明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对话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体验文本蕴含的深意。

二、创设思考情境,获得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深入阅读文本需要有切实的体验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思考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期待,深入阅读文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女娲补天》,教师可以播放展示远古时期发生自然灾害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遇到过哪些困难?天灾发生时,他们是怎么面对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认为那个时候的人类像婴儿一样,没有适宜的工具,需要想办法躲避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面临很多困难和危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想一想,假如你是女娲,在天塌地陷的重大灾害发生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拯救人类呢?学生站在人类母亲的角度,想象自己四处奔走,采集五色石,用神火熔炼成熔浆,补天上的大窟窿;奋勇斩杀作恶的黑龙,使人类获得安宁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深入阅读课文,与文本中的神话人物互动,真切地体验到神话人物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创设互动情境,发展阅读素养

学生阅读单篇课文,难以有效地积累阅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主题、文体特征、表达方法相同或相近的文章组成群文,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创设互动情境,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山居秋暝》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作,写出了秋天里最迷人的意境,只是小学生理解该诗中这样的深远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建构便于学生互动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搜集表达秋天这个主题的古诗,比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其一)》等,学生从“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霜叶红于二月花”“我言秋日胜春朝”等诗句中,充分感受诗人笔下秋日的美好。这样的互动情境,能够让学生自主建构阅读经验。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情境的独特功效,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湖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