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作者: 孙成祥

单元整体教学将输入和输出巧妙地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创意表达的支架。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调动单元资源,整合单元内容、结构和表达手法,写出的文章更加生动。笔者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对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一、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路径

(一)明确单元写作教学方向

在单元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把握单元写作教学的方向,确保写作教学方向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1.梳理单元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指向单元写作的直接要求,通过梳理单元写作内容,教师可以初步感知写作教学的思路。本单元的写作板块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可以将写作思路确定为“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具体实践内容包括写景、写人、写事。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正值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编者在第一单元安排“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主题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写作内容涉及“人”“景”“事”,覆盖初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根据单元学习情况、单元阅读课文的特点进行取舍,选择最适合的写作教学内容。

2.分析单元写作要点

写作要点是写作内容的进一步细化。教师整体感知写作内容后,还要聚焦写作要点,以便为学生提供练习的着力点。在单元整体视角下,教师需要从单元内的阅读材料和习题入手,分析写作要点。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三篇现代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类文章的重要代表作。本单元的文章都以写景为主,写作方法各具特色。比如,《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春景的画面,呈现出江南春天特有的魅力;《济南的冬天》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刻画上,作者以此怀念故乡、赞美故乡;《雨的四季》用诗化的语言描绘雨的不同特点,彰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古代诗歌四首》从不同视角描写自然之景,突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散文分别设置了专项的写景练习题。比如,在《春》的课后练习中,编者要求学生根据作者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落地娃娃”的表达,自己想象一些描绘春天的比喻句;在《济南的冬天》的课后练习中,编者要求学生描写家乡冬天的一个风景,重点叙述景色的特点,字数多于200字;在《雨的四季》的课后练习中,编者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的诗化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生动的文笔,以此提高想象力和联想力。

通过分析单一阅读材料和课后练习的共性,教师可以发现本单元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观景、写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修辞手法,完善写作的内容,抒发内心的情感。

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写景已经不是陌生的话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方面的写作训练,如“我的植物朋友”“观察日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等等。学生对观察、写景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设计单元写作教学活动时应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既有写作水平上适当提高写作难度,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二)开展单元写作教学活动

1.归纳写作内容

写作的首要步骤是确定作文的主题和内容。学生知道自己写什么,才能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寻找素材。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空洞,不知所言,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对此,教师应该立足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

以《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练习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归纳写作内容,帮助学生拓展写作视角。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绘制《济南的冬天》的内容框架图。学生记录中心词“济南的冬天”,扩充中心词的内涵:北平——刮风;伦敦——看不见日光;济南——温晴。学生由中心词延伸二级标题,为二级标题补充关键词,形成三级标题,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全城(鸟瞰):阳光晒着、安适地睡着、小山围着、人们面上含笑;山(远眺):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水(俯视):冒热气、不忍冻上、蓝水晶。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济南的冬天》都描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提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风景”“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你们认为作者喜欢济南的冬天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圈出“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那点薄雪……露出点粉色”等句子,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写作任务:选择家乡冬天的一个风景,对风景的特点进行描述。写作主题指向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风景是什么”“在哪里”“风景的特征”“风景的寓意”“你喜欢家乡冬天的风景吗”。学生梳理自己的积累的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写出了家乡的美丽景色,锻炼了写作能力。

2.整理修辞手法

本单元的写景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教师在开展单元作文教学活动时,应该先对单元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整理,强化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首先,教师提炼单元内的比喻句,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将比喻句改写成客观的描述,“春雨非常细,非常密……”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优点。其次,教师可以列举句子,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印象,如“小明长得好像爸爸”“满天星星好像一颗颗宝石”“苹果熟了,仿佛红灯笼挂在枝头”“张勇走了过去,仿佛不认识我”。

3.梳理写作结构

单元整体视角下,教师以单元课文为例向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写作结构,帮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比如,《雨的四季》的作者从春夏秋冬四个层面描述雨的不同特点;《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在同一季节中描述不同的景物,以此突显季节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4.写作综合应用

在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结构全部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写作综合应用课。其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所学内容总结写景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将“写景”作为关键词,下列三个分支结构,分别是“内容”“表达手法”“结构”。其中,“内容”指向地点、特征、故事、情感;“表达手法”指向比喻等修辞手法;“结构”指向单一空间的景物变化、单一景物的空间变化。其二,教师指导学生转化思路,用现代写景散文的方式描述《观沧海》的内容。通过“滚雪球”式的递进练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单元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写景散文。

二、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反思

基于单元整体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呈现和实践。一方面,教师立足单元主题解读写作教学内容,初步判定写作方向;结合单元文本和专项训练细化写作内容,定位写作重点;立足学情,联系学生的旧知和新知,进一步聚焦写作目标:观景、写景。另一方面,教师从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内容的角度入手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教师将写作活动置于不同的单元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写作契机。

综上所述,在单元整体视角下,学生选择的写作内容、写作结构、写作方法更加立体和丰富,学生写作练习的机会也更加多元。由此可见,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更突出结构化、个性化特点。

作者简介: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