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联结,促进读写结合
作者: 刘文娟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核心要素,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表达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在写作中,学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个人见解,提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运用多元联结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在写作中强化知识应用,化知识为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形象联结:构建文本画面,激发写作灵感
形象联结是指教师借助文本中的具象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为他们的写作之旅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深入阅读文本时,学生可以通过对人物特性、场景氛围、情节发展的细致体会与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仅深化了文本理解,还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时文思泉涌,情感饱满。
以下是《红楼春趣》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红楼春趣》这篇课文,谁能告诉我,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与风筝有关的事情?
生:课文写了拾风筝、拿风筝、放风筝、铰风筝等事情。
师:在这些事情中,贾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我觉得贾宝玉性格单纯,喜爱玩闹,没有一点儿公子哥的架子。
师:嗯,这是你对贾宝玉的初步印象。但是,如果我们只从这篇课文来看贾宝玉,对他的了解可能会比较片面。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贾宝玉在其他场合,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教师以课件展示《红楼梦》第三十回的片段。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看看贾宝玉在这里又有哪些表现?
学生阅读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这里的贾宝玉诸事不顺,心情烦闷,脾气暴躁,甚至对开门的丫鬟又踢又骂。
师:对,这里的贾宝玉确实和课文中的他不太一样。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的心情不同吧,或者是他遇到了不同的事情。
生:也许还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毕竟在大家族里,压力肯定不小。
师:有道理,环境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看了这些不同的表现,你对贾宝玉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贾宝玉更复杂了,他既有单纯的一面,也有情绪化、易怒的时候。
师:很好,你们已经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了。大家以“我眼中的贾宝玉”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课文和你们刚刚阅读的片段,谈谈你对贾宝玉的认识。
通过形象联结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画面与课外阅读的片段相结合,形成了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全面认识。这种联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其写作灵感,使其在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比较联结:辨析文本异同,提升写作深度
对比联结旨在通过辨析不同文本间的差异与共性,增强学生的阅读领悟与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可以对比文本中的人物刻画、情节架构、语言风格等,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推敲,学生能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加深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以下是《草船借箭》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一说周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周瑜是一个自私、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的人。
师:不错,这是你初步感知的周瑜形象。但是,你是否思考过,历史上的周瑜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
教师以课件展示周瑜的资料。
师:请大家阅读这些资料,探索一下,历史上的周瑜与课文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异?
学生阅读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历史上的周瑜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志向远大,心胸开阔,与课文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生:我还发现历史上的周瑜非常有气节,深得孙权信任,能够执掌兵权,这也和课文中的他不同。
师:很好,你们已经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辨析人物形象了。请大家以“我眼中的周瑜”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课文和你们阅读的资料,谈谈你对周瑜的了解。
通过比较联结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周瑜形象与历史资料中的周瑜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对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了解。这种联结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其在写作时能够更加注重文本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辨析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生活联结:对接生活实际,拓展写作视野
生活联结就是把文本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引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与灵感源泉。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文本里的人物形象、发生的事件及蕴含的情感等要素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去探寻生活中的美。这样的联结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更加侧重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搭石》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搭石》这篇课文的学习,谁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亲们摆放搭石和行走搭石的情景。
师:你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在这些情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或精神呢?
生:我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为他人考虑的美好品质。
师:没错,这正是课文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你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让你深受触动的人呢?
生:有的,比如我们班的XXX同学,他总是热心地帮助其他同学。
师:请大家以“我身边的真善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在文章中,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和你们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一下你对人间真情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生活联结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对人间真情的深刻感悟。这种联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其写作视野,使其在写作时能够更加注重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其相互融合与促进至关重要。通过形象联结,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生动的文本画面,为写作提供素材与灵感;比较联结则让学生辨析不同文本间的异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写作的独特性;而生活联结更是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也能将个人见解与情感体验融入写作之中。
作者简介: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