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作者: 贲亚琴问题教学是一种高度聚焦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核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笔者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逐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首要步骤。教师应精心策划,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请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依据,分析其心理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则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阅读文本,挖掘细节,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荷塘夜景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描绘的美景之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细节,思考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荷塘月色的美景”,等等。学生则需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视频内容和文本描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劝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经历让你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引导他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引导自主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是培养其探究精神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争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三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是谁造成的?你认为这个悲剧可以避免吗?”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探究精神。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命运、鲁四老爷的态度、社会背景等方面提出问题,如“祥林嫂为何会陷入如此悲惨的境地”“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等等。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
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前提。教师应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三、组织合作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讨论是问题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雷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深入理解文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教学统编版高三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秦仲义等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强化问题反思,提升综合素养
在问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反思结果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需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评价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问题的清晰度、深度、广度等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颖、有深度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了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师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应用到现代社会中;在学习了同单元的《拿来主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他人。
总之,问题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