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设计,强化语用能力

作者: 平山山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教师既要学习好的作业案例,也要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语用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展现出来的关键能力。笔者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创新作业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语言建构是基础,要求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思维发展是关键,强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升华,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使命,强调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二)语用能力的核心地位

语用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连接语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语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更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语用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加强字词积累与拓展,夯实语用能力基础

字词作为语言的基石,是语用能力发展的根基。它们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基本元素,更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为了夯实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基础,教师迫切需要在作业设计中加强字词积累与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字词,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字词的内涵,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字词方面的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基本信息,在更广阔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它们。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名为“字词乐园”的作业。在这一作业中,学生首先需要整理并记忆《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出现的新字词,包括它们的读音、字形、基本释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还需进一步探索这些字词在课文中的具体用法,如它们是如何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的,以及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这些字词编写简单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创作一个小故事,在实践中锻炼语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项“字词拓展”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这些字词的其他含义、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帮助他们了解字词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语言知识体系。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字词的基本信息,还能在更广阔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它们,从而为语用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一颗能够发掘美、珍视美、传递美的心灵,唯有如此,方能引领学生在语文文本的海洋中遨游,感受其中的魅力,让学生沐浴在美的光辉之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捕捉关键词汇、鉴赏图像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深情朗读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现西沙群岛的壮丽风光,随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为何作者称西沙群岛为富饶之地,以及课文中哪些词汇凸显了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将这些词汇标记出来。经过讨论,学生从西沙群岛丰富的动物资源,诸如海参、龙虾、鱼类等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了点评,设计表达类作业,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发现,用语言来描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的学生描述道:“西沙群岛的海参数量众多,龙虾与鱼类更是数不胜数。”还有的学生描述道:“西沙群岛的海参遍地皆是,它们在海底悠闲地蠕动,龙虾身披坚硬的外壳,宛如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锻炼了他们的阅读感悟力。

(三)坚持多样化写作训练,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为了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写作形式的创新和写作内容的丰富,可以设计“日记写作”作业,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培养其观察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可以设计“创意写作”作业,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设计“应用写作”作业,如写请假条、倡议书、感谢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文体的写作技巧,锻炼语用能力。

以《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为例,教师展示了精美的课件: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课件展示完毕,教师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这段文字,随后启发他们依据此段内容的风格进行仿写练习。读写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着重关注文本中那些独特且富有新意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妙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语用水平,还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灵感、有话想说、有话能写的语言环境。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创新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作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提高小学生语用能力的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Q2023GHLX094]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