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作者: 贾丽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将挫折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和克服困难,还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探讨了挫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思路,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挫折教育概述
挫折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应对的态度。这种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直接教导学生如何处理挫折,还包括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习和感受挫折,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挫折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阅读和分析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体会到作品中人物面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表达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中,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升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的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根据这一标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心理发展,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新课标倡导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文学作品的鉴赏、写作技巧的训练以及口语交际的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积极面对挫折的意识,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挫折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积极思考和主动应对。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尝试和探索,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凝练挫折教育素材
学生通过阅读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和妙趣横生的故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些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他们逐渐明白,挫折并不总是负面的,如果能够正确面对,反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例如,通过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圣杜甫那种尽管生活中处处受挫、境遇困苦,但是依然志向不改、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又如,学生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应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应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志向。正是这种心系天下的高远志向,成就了范仲淹的伟大人格。同样,李白在《行路难》中展现了他在求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屡屡碰壁,满腹才华不被欣赏,但是他依然满腔热情,在挫折中振作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些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人,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之情。通过阅读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学生可以从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感受到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而懂得生命是伟大而可贵的。在与困难和挫折斗争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名人故事的魅力,正确认识挫折与成长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挫折故事中品味挫折
读书是一种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道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与挫折有关的故事。例如,通过阅读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学生会被那棵不起眼、缺乏关爱的小桃树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一棵树都能如此坚强地面对困境,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又如,阅读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学生会被那个永远无法见到阳光的小女孩展现出的乐观、开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所感染。这些故事让学生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希望和力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这两部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创设情境体会挫折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的方式让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模拟的挫折情境中学会应对和处理各种挑战。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模拟的社交场景,让学生扮演在社交中遇到挫折的角色。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释放这些压力。例如,学生阅读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桃树这个角色,面对风雨和缺乏关爱的困境,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挫折的滋味,还能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的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或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困难情境中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辩论主题,让学生围绕某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学会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组合作参与挫折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参与挫折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与挫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共同研究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或者分析当代的成功人士在面对各种挫折时所采取的有效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挫折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和鼓励,还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挫折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挫折教育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体验挫折带来的心理反应。例如,学生可以模拟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经历,探讨如何在资金链断裂、市场不景气等困境中找到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挫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