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中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沈晓燕摘 要:文章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以中学音乐模块教学为例,就数字化背景下原则遵循和具体策略开展研究,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促使教师同行全面深化对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并全面把握更为有效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规律,为每个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后续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数字时代;中学;艺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3-0142-04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3年泉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字时代下中学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课题编号:QZDJKT2348)。
作者简介:沈晓燕(1984~),女,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研究方向:音乐学。
在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工作开展中依然遇到很多突出的问题和瓶颈。需要每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积极地立足当前培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在问题的驱动下,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和方法,强化培养工作的查漏洞和补短板,从而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为每个学生各项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条件。
一、 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原则
(一)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
全面探索和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策略和基本方法,最根本、最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引入数字化工具助力每个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因此,在数字化教学探索中,教师要积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将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和助力学生全面提升作为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品鉴,从而真正在以生为本思想的指引下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二)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积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依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天赋,全面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策略,并在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差异化和有效化的指导,依据多元化的标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艺术素养养成情况进行客观化、合理化和有效考核,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要遵循长期探索原则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与复杂性,立足当前艺术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制订短、中、长期衔接有序的、各阶段任务明确的、可实施性较强的艺术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目标与规划,从而真正在遵循长期探索原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为教师更好把握培养规律“铺路架桥”。
(四)要遵循互动交流原则
全面遵循互动交流和开放探索原则,积极强化与其他优秀教师的深度互动与深度沟通,有效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关于艺术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经验积累、有益做法。在同优秀教师互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对当前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存在的突出短板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和解决,并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学实践,从而真正地在开放交流中激发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全面把握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工作开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后续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二、 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重视力度
部分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使得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应对此进行积极反思和改进。例如,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注重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分析和解读,全面将高质量的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与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发展学生各项能力进行深度融合,积极从内心深处重视起该项工作。同时,教师应立足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等,制订各阶段衔接紧凑的、具有较强可实施性的、启发性较强的艺术素养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节奏推进数字化背景下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二)开发相关资源,丰富学习素材
积极开发相关的艺术素养培养资源,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是基于数字化背景的有效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学音乐教师应积极结合当前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为学生全面开发多种多样的线上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素材和资源,以借助这些资源强化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要积极结合中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全面开发对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结合初中、高中音乐教材内容、新课标对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开发对应的校本课程,包括契合艺术素养培养要求的微课案例视频、幻灯片课件资源、音乐音频资源、在线音乐鉴赏、音乐视听资源等;同时不断丰富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这些数字化资源的内涵,还要做好各阶段的衔接,真正挖掘数字化工作的应用优势,全面开发相关的数字化资源,为后续的高质量的艺术素养培养工作推进提供条件。
(三)提供预习学案,强化学生预习
积极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有效预习学案,是基于数字化背景下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导性环节。教师需要充分结合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全面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数字化预习学案,并有效强化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精准化指导和帮扶,从而真正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唱歌 歌唱祖国》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并设计关于《歌唱祖国》具体知识框架展示与艺术素养培养要求的思维导图数字化资源,制作关于《歌唱祖国》具体歌词内容和乐理知识讲解的幻灯片课件数字化资源,制作关于《歌唱祖国》曲目演唱的音频资源,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具体的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分析乐理知识,开展曲目的自我演唱和总结,归纳和梳理不足的地方,制作成对应的电子档案,为后续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细致备课
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有效强化对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学音乐教师应充分立足当前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重视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积极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强化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把握、对目标的科学化定位,从而逐步破解课前准备工作开展瓶颈,提升课前准备工作开展质量,为后续更为高质量的教学实施以及艺术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唱歌 西风的话》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对应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设计等数字化资源,并进行深度阅读和学习,对教材内容构成进行深剖析,并总结教学重难点,深化对教材的研究;同时合理借助问卷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艺术素养养成情况等,并借助微信群组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深化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立足新课标的要求、艺术素养培养的需要,在深化与名师在线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例如,可以设计如下目标:学唱《西风的话》歌曲、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能够运用自然舒缓的声音歌唱曲目等,科学制订艺术素养培养目标,为后续教学指引方向。
(五)运用电教设备,实现趣味讲解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具体化、生动化和趣味化的讲解,是音乐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关键与核心所在。教师需要积极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合理引入各式各样的电教化设备,对相关的中学音乐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更为具体化、生动化和趣味化的讲解,从而全面地提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学习相关音乐主题内容,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艺术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解《唱歌 黄河船夫曲》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展示该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构成,如该节课包含分析乐曲歌词;学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变化;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成就等,并明确艺术素养培养要求,用“☆”或者“△”标注学习的重难点与核心点等,并借助幻灯片对该节课的乐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和生动化的讲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黄河船夫拉船的壮丽画面,播放对应的音频资源,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曲目进行演唱实践,在实践中感受船夫中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六)借助微课视频,开展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天赋等各不相同,只有教师在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中全面强化分层教学和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才能让每一名学生获得个性化提升与全面化发展。而从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存在课堂教学大水漫灌、知识讲解针对性不高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提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立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艺术素养培养工作面临的不足,合理通过引入数字化微课视频工具,组织开展精准化和高质量的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兼顾学生学习差异,发展学生学习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逐步提升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培养。例如,在讲解《唱歌 樱花》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分析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构成、艺术素养的培养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有难度区分的课程学习任务,如设计关于基础乐理知识学习、歌曲演唱学习和拓展延伸学习的不同层次任务,并结合内容构成分别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学习内容,如制作关于歌曲基础知识讲解的微课视频、制作关于音乐品鉴和歌曲的微课视频、制作关于拓展知识讲解的微课视频资源等,让学生结合自身层次不同进行有选择性学习。教师则要结合学生分层学习的基本情况,积极注重给予学生分层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音乐视听和演唱实践,逐步在分层指导中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七)运用数字工具,强化多元评价
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及艺术素养培养工作全面开展之后,组织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有效强化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而从当前的课程评价情况来看,其存在评价的组织方式固定化、组织类型单一化,且重结果轻过程等突出弊端,使得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需要积极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全面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而从更为宽阔的视角对学生在音乐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更为客观与合理的考核,为学生制订恰当化的改进方案,从而促进评价的客观,为每个学生艺术素养的逐步养成创造条件。例如,在讲解《不忘初心》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线上音乐歌唱测试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音乐表达、音乐歌唱能力提升情况;还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对学生在《不忘初心》小节内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同时借助在线互动交流的方式,更为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艺术素养养成情况,并立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制订电子档案,精准记录学生的学习得与失;同时为学生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方案和策略,如学生A对基础知识学习不够全面和深入,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借助幻灯片课件、微课视频资源等,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夯实艺术素养培养的根基,真正助力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八)申请线上空间,鼓励灵活学习
传统的中学艺术素养培养工作一般在线下和课堂的几十分钟内进行。如在课堂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进行音乐品鉴等,使得培养工作开展的渠道固化、路径单一、视野狭窄,自然不利于全面地落实艺术素养培养目标,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培养工作开展总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中学音乐教师应充分立足艺术素养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当前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合理挖掘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优势,为学生申请线上学习空间,并积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线上艺术素养主题学习资源,有效强化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和帮扶,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和更为高质量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讲解《一杯美酒》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资源、幻灯片资源、多媒体图片资源、音频资源等,放置到该平台上,让学生结合自身需要进行线上学习,并引导学生借助微信群组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一起分享音乐品鉴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一起解决音乐内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借助线上直播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指引和帮扶,如为学生讲解音乐乐理知识、传授学生音乐演唱技能等,并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线上音乐演唱和学习活动,真正挖掘线上平台的应用优势、应用价值,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化与高质量培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探索和研究基于数字时代背景的中学音乐艺术素养有效培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既是新课标对中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工作要求,也是中学音乐教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有效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主动选择。中学音乐教师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全面重视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并立足当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在后续的培养工作开展实践中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重视力度;开发相关资源,丰富学习素材;提供预习学案,强化学生预习;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细致备课;运用电教设备,实现趣味讲解;借助微课视频,开展分层教学;运用数字工具,强化多元评价;申请线上空间,鼓励灵活学习;发挥工具优势,建立电子档案等,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楚涵.信息化2.0背景下中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初探[J].福建教育,2023(28):17-19.
[2]韩铧震.中学音乐美育的价值与融合路径研究[J].艺术大观,2023(4):118-120.
[3]刘珂廷.多媒体技术变迁中的音乐世界与艺术呈现[J].当代音乐,2022(9):23-25.
[4]卢旸.数字时代为音乐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N].音乐周报,2022-08-03(A15).
[5]陈琳力.数字时代下舞台技术对音乐产业的影响[J].当代音乐,2022(7):193-195.
[6]赵艳.多媒体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