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作者: 古安伟 尹苗苗 田园

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0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深入挖掘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元素并且融入研究生教学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思想史是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样、理论观点多元、年代跨越长久等特点,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该文立足作者教学工作实际经历,从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创新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措施,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管理思想史;教学创新;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6-0055-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graduat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graduate teaching.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 is a fundamental and compulsory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e course content, divers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 a long span of time. It is ri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novative measur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ideas,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or graduate courses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周易》中曾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中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古至今,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的培养。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内外环境复杂动荡、多种矛盾交织并存、多元价值冲突碰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培养环节的育人功能,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管理思想史是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不仅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深入了解管理学科和企业管理专业,同时还能够助力硕士研究生顺利迈入科学研究的生涯,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目前,已有学者对管理学、管理理论课程思政做了一些创新研究,如邓华[2]对红色思政元素在管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周雪琼[3]基于OBE理念进行了新时代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张艳和郝丽萍[4]对晋商精神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进行了融合研究。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碎片化的管理思想思政元素植入较多,应用型教育、本科教育课程思政占绝大多数,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创新都还非常少见。鉴于此,本文结合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项目实践,从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变革、建设团队强化和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探索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路径,为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一  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一)  管理思想史课程介绍

管理思想史是介绍不同时期管理思想发展脉络,展现重要管理学者活动背景、思想内容和社会影响的一门基础课程[5]。管理思想史按照世界管理思想演变脉络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社会人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课程涵盖内容多样,跨越时期久远,思想观点繁杂。因此,在管理思想史学习过程中,课程需要学生熟悉中西方管理思想演变历程,了解人类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的关注热点和特色性观点,掌握早期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管理时期和现代管理时期等不同管理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思想及观点[6]。多元繁杂的课程内容,使得管理思想史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建设潜力。

(二)  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为了在研究生培养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助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本文依托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将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设定如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管理思想史课程中的思政德育元素,完善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提供课程支撑。

二  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管理思想史横贯中西百年的管理历史,诞生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管理学家,涵盖了百家争鸣的管理学说,既有丰富多彩的管理学派,亦有里程碑式的学术巨著。开展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既需要我们系统提炼并融入管理思想的思政元素,还应该变革课程思政内容讲授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完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提升师资力量。

(一)  系统提炼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根据管理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管理理论、创新创业精神、良好道德品质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在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实践中注重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传授管理思想理论知识、培养管理科研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辅助进行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工作[7]。以下将提炼具体的管理思想史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

1)管理概念理解部分,在管理概念基础上,对社会属性内涵进行延伸解读,从传统西方管理者为统治阶级服务,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制度下管理社会属性系统认知。

2)管理原理部分,解读管理思想中的人本原理内容,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从组织管理角度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剖析,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

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部分,解读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要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组织管理方面对“法治、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九大要点内容进行管理实践问题解析,强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中国现代管理思想部分,将总结当前中国成功管理思想及案例,如和谐管理思想、协同共生思想、三精管理思想等,阐释当代中国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突显中国管理思想的文化自信。

5)西方管理思想部分,分析近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如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科学理论思想和系统理论管理思想等,深入分析科学管理理论思想,阐明科学管理理论要义,综合讨论科学管理同匠心精神的联系,开展科学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分析系统理论、生态理论等管理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考逻辑,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思想部分,详细介绍伦理道德的本义起源,深入分析组织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思想的外在体现,加大研究生对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实施道德管理必要性的深入认识,明确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为研究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情商能力。

7)创新管理思想部分,详细介绍制度创新的概念,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性阐释,加大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创新性的认识。

(二)  变革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将思政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的关键手段,是影响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真正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管理思想史课程,真真切切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研究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填鸭式授课的教学方式,围绕管理思想史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课程、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8]。

为了适应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依靠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演示、视频教学和小组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详细教学方法见表1)。同时,为了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思政德育元素施教效果,可以借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在原有课程进行过程中,加入问题导向型方法,为各分组研究生设置探究式研究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开展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升课程内容讲授和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9]。

(三)  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团队建设

组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对于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组建了校内优势教学团队,强化了思政师资培训交流,吸纳了校外企业专家成员。

1  组建校内优势教学团队

教师是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团队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管理思想史因其课程内容的多元复杂特征,单一教师主体很难胜任该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必须聚集校内管理思想史领域优势教师资源,组建优势教学团队。在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紧密相连,一些管理思想甚至已经跨越了多学科领域,如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中国古代的“儒家管理思想”、工业工程先驱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心理学教授梅奥的“人群关系论”等。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元内容特征,要求管理思想史教学团队需要在多个专业领域进行选择。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吸纳了理论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优秀教师,共同开发管理思想史中的多元思政元素。在管理学科中,我们也联合了涵盖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多位老师,共同开发和讲授多领域的管理思想史课程思政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