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 杨牧南 黄建辉 张雪辉 汪航 杨斌

稀土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0

摘  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积极推动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培养的重点。该文针对稀土领域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思政导学,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规范科研活动实践理性,建立正确的学术伦理关系;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基础理论和科研实践的相互衔接,促进教研融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结合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造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样板间”,实现校企之间供需的一体化。以此培养研究生爱国、爱岗及艰苦奋斗的精神,优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升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一批与行业需要相适应、与企业要求相关联的稀土领域研究生,带动学科乃至全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稀土领域;思政引领;教学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6-0059-04

Abstrac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need for high-level talents in all walks of life has become more urgent.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key areas of the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virtue, intelligence, physical conditions, mind status and community service, and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o support and lea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raining.This paper aims at the training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rare earth,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cultivating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academic ethics, standardizing the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establishing correct academic ethical relation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we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asic theo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improve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talent training, we will create a "model room" for high-leve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rare earth,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love and hard work of graduate students, optim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solve problems,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a group of rare earth graduate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rela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discipline and even the whole university.

Keywords: rare earth fie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supply-side reform; industry demand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稀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稀土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忽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以致于部分研究生家国情怀不足,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拼搏向上精神不足,缺少与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匹配的思政素养;课程内容前沿性、交叉性不足,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互脱节,研究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结果;传统稀土领域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侧存在偏离,人才培养产业和教育仍呈现出各自为营的态势,产教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积极改革稀土领域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家国情怀使命感,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符合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对促进我国稀土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针对当前稀土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意识形态不足,家国情怀欠缺”“课程内容陈旧,理论实践脱节”“产教各自为营,缺乏良性互动”等方面问题,坚持把红色文化和党史革命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增强家国情怀使命感。坚持课程改革,聚焦产业需求,将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新发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人才供需的一致性。创新课程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前沿知识的引入、理论实践教学的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深化研究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促进动手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

创新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推行思政导学,提升科研素养;创新课程模式,激发科研志趣;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供需一致三个方面(图1),培养具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图1  创新改革具体内容

(一)  推行思政导学,提升科研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其作为一项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产业,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在兼顾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前沿性的同时,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导向,以我国杰出科研工作者为榜样,引领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习热情(图2)。将思政育人融入课程建设,把价值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用到为人民服务中,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除此之外,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规范科研活动实践理性,建立正确的学术伦理关系也势在必行。

图2  思政导学研究具体实施路径

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  发挥思政课程引领作用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鼓励研究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互动讨论,深入了解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学习老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引领研究生从红色精神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2  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鼓励一线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讲授徐光宪、张国成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稀土故事,弘扬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的信念[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入违反学术诚信的案例,强调坚持科研诚信和恪守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3  鼓励课程思政翻转课堂

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引入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探索和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4  推行“导学思政”培养形式

课程教学之外,还需充分发挥导师组会育人平台功能。导师组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场所,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思政组会与学术组会双融双促,结合研究生在企业所属党支部主题党日观摩学习等活动,引导研究生深刻认识“爱国奉献、产业报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其自豪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服务国家战略的稀土产业,为实现我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  创新课程模式,激发科研志趣

当前,研究生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课程内容存在前沿性和交叉性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互动性也较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尤其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倾向于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验。然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也难以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基于当前现状,必须积极开展课程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引入前沿性、交叉性知识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帮助他们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其次,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依托专题研讨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此外,通过将案例库引入教学内容,实现基础理论和科研实践的相互衔接。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促进教研融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科研能力(图3)。

图3  课程模式研究具体实施路径

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