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路径

作者: 赵杨 仲旭 任婷婷

大数据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路径0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动大数据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首先从优化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挖掘积累优质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现状及典型问题等方面,针对人力资源大数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展开讨论;其次,针对人力资源大数据实践教学提出思政教学创新路径,切实把课程政治落实到人力资源大数据教学中;最后,在大数据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人力资源;大数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6-0177-0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dhering to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s and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rse firs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Big Data"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s in the course, excavating and accumulating high-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ypical problems; Secondly, an innovative path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practic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s big data,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politics into human resources big data teaching;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experience summary were conduct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s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Big dat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ath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1]。人力资源大数据的价值,主要在于应对大连接、数字化、智能化、员工体验以及未来组织等因素给人力资源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与人才运营等方面开展描述性、预见性、诊断性、引导性分析[2],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为人力资源运行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有力地促进组织的前进[3]。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法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课程[4],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更倾向于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传授,而在创新精神、诚信品质、科学素养等方面涉猎较少。随着人力大数据平台或应用的不断涌现,对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促进思政课程的优质发展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思政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一  数字经济时代课程思政与人力资源大数据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等数字技术的兴起,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带来新的挑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才洞察,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也随之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其管理的对象到所应用的工具,无一不越来越多地体现“数字化”的特征。自从人力资源应用数字化和自动化工具之后,办事效率和精准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才选拔、人才搭配、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员工关系等方面也有了创新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将逐渐摆脱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逐步投入到核心人力资源平台发展、团队网络等更具有价值的管理工作中去。在技术革新、行业发展多方面共振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大数据时代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这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口。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在2016年大类改革中首次开设的,目前共培养了十批本科生,面向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三个专业。本课程通过业务数据与人力资源实战流程分析,达到以业务数据分析与跟踪为基础的绩效指标设定与管理,使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战略与策略工具,力求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升级,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跟踪能力,推动其科技化、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大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思政课程创新研究,对我国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思政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坚持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推动教学创新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建设和专业改革,如何有效地将在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5]。

大数据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字化意识与思维,锻炼学生较强的业务洞察与诊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化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人力资源与大数据分析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具备大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挖掘和可视化等基本技能,提升管理类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6]。

(一)  缺乏大数据意识的思政元素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思政课采取的是课堂授课的方式,内容以课本为主,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的要求,内容不够多样丰富。

思想政治教师通常缺乏“大数据意识”和“技术素养”,不善于在课程讲授和教育引导中融入大数据技术。如果授课时老师只是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内容,填鸭式授课又会让学生感到毫无新意,课堂气氛乏味,最终造成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下滑。

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必须在场”的物理空间限制[7],从程序化、流程化、应试化的思维交流中解放了师生,原来的灌输知识转化为互动式思想交流,师生的科学精神与工程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8]。

(二)  人力资源大数据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要实现人力资源大数据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就需要能够掌握二者技术的专门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技术往往各司其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大数据思政队伍建设进展缓慢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缺乏对人力资源大数据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和持续推进。开展对大数据思政教育队伍相关职位的深度分析与解读,做出人才需求的画像,并对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进行分析,尤其要关注大数据思政教师岗位所需技能,进行系统规划和持续推进。

2  政教人员在大数据方面的素养还需要改进

从内涵上定义,大数据素养主要包括大数据思维、大数据认知、大数据知识等内容。人力资源大数据涉及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技术,涵盖计算机、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和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然而,高校思政教师们大数据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思政老师不会使用大数据平台和系统,他们的专业和大数据技术很难融合到一起。

目前现有人才库中大数据相关的高端政教人才相对较少,亟需建立人才的完整画像,形成大数据素养政教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明确该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具备相关的任职资格。

(三)  思政教育和人力资源大数据融合度不够

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深度目前还不够[2],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够深入。

理论上,对于发挥教育技术功能优势的大数据,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视为工具,尽管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二者融合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学界大多数研究者从事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仅仅触及两者之间简单的耦合层面,对于有机融合的深度探索,尚无深入之处。

从实践来看,教师对大数据的知识还不够了解,在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面,授课教师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一般情况下,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少需要理工科知识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和辅助,主要靠教育教学来引导和推动。

既然如此,我们就很难熟悉和掌握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有不会用、不好用的问题。

一些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数字平台上,缺乏对思政教育数字化的理解,导致思政教育与大数据融合的程度不够。

另外,有的教师凭借现有的认识和实践,忽视了客观存在的大数据,在教育中倾向于理论—感受—体验教育;然而,由于大数据技术人员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学科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大数据技术人员对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三  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大数据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

数据驱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要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课程的学科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教学中[9],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确保思政价值的传递[10]。

(一)  强化思政中人力资源数字化意识与思维

在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弥补和解决了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加量化,调查数据更加全面,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要科学把握高校思政教育育人的本质,达到思政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既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色、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思政教育的形势,持续抓好思政工作内涵建设。所以,思政教育以情感人、以行导人,帮助学生提升数智理念、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人力资源大数据关注大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作为技术方法最终为人类服务,大数据的技术价值不容小觑。大数据优势显著,应用功能极其强大,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如人们的思想观念、情绪变化、心理状态等,并非大数据所能解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