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作者: 张惊宙 邓熠婷

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探讨0

摘  要:“立德”和“树人”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当前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要求。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个人价值,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的高素质人才。该文基于笔者在广州大学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中的教学实际,深度剖析该课程的六大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观念、求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信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四个案例教学法,组合结构概念、房屋刚度讨论、框架作用讨论和北京朝阳体育馆结构分析,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和实践探究等方式,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及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观点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同步协调转变,从而有助于实现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目标。

关键词:结构概念;结构体系;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6-0172-05

Abstract: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mproving their teaching system.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rs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students can be cultivated to have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establish correct ideals, beliefs, and moral qualities,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literacy and personal value,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ritical spirit and hi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Structural Concepts and Systems course at Guangzhou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six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and exploration,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he spirit of national confid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rough four case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concept of composite structure, discussion of building stiffness, discussion of frame ac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Beijing Chaoyang Gymnasium, interactive teaching, group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re adopted to deeply integr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of the course,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reativity, and guide them to form independent viewpoints and value judgments,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coordinate and transform their values, emotions, and learning attitudes while lear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goal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Keywords: structural concept; structural system;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ase teaching; teaching and educating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高等学校教育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立德”和“树人”是其根本[1-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可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3]。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到,“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4]。因此,当前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的深度融合尤为重要[5]。通过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对党、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

结构概念和体系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在前期的专业学习中,有同学虽能熟练求解结构力学问题,但不知从工程结构中获取计算简图;有同学平时只重视构件计算,而缺乏结构体系的概念。本课程联系力学、建筑和结构等方面知识,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在培养学生进行整体结构概念分析、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地位[6]。该课程内容包括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总体问题、结构水平体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结构竖向体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与国内外工程实例等[7-8]。本文基于笔者在广州大学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中的教学实际,深度剖析该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法,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环节,以达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目标。

一  课程思政大背景

要在高校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善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建设。思政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政治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历史文化,如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等。此外,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体验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与传统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遵循国家高等教育的要求,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将思政理念融入在课程、教材、专业和学科中,以实现专业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将专业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格与专业素养。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个人专业知识之余,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水平[9]。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辅相成,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10]。

土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学生。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除了目前有限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在培养计划中占很大比例的土木学科专业课程更应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从而改变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思想觉悟不高的现象。

土木工程学科具有突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土木专业的学生特点是计算能力强、思维活跃、对图像敏感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这些学生往往因为太过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任课老师要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层次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

二  课程思政元素

在本课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典型工程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等,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目的。在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有六方面(表1):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观念、求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信精神和国际视野。通过介绍一些典型工程案例的优化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凡事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通过介绍组合结构和材料,培养学生“物尽其用”的设计理念,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实现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计算不同水平和竖向体系的刚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通过介绍日新月异的构件和结构形式等,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通过介绍近些年我国先进的工程结构案列,培养学生民族自信精神;通过介绍国外著名建筑实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  课程思政设计

结构概念和体系课程内容共六大板块,其中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重点学习内容。该课程既定性讲解结构和体系有关概念,也要求学生能定量计算结构内力、结构刚度和结构变形等。结合特定的教学方法(启发式、PPT陈述、短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和学生笔算等),可有针对性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表2详细展示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图1为该课程专业知识教育体系和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

四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高等教育中的哲学、现代教育学、人文历史和工程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11]。案例教学法把工程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用理论深度分析实践,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这一方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将学会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以四个典型的知识点为例:组合结构概念、房屋刚度讨论、框架作用讨论和北京朝阳体育馆结构分析,详细介绍这四个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法、思政融入点和教学效果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