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友模式”的综艺制片人才专创融合培养路径与实践
作者: 刘燕 任中峰 傅梅烂
摘 要:该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并构建一个基于“校友模式”的专创融合培养路径,并对其在综艺制片人培养领域的探索进行总结。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当前综艺制片人才专创融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当前专创融合培养模式存在五大问题,包括重视不够、师资不足、程度不深、氛围不强和成果不丰等。尝试提出基于“校友模式”的综艺制片人专创融合培养路径,从七个方面总结其实践与探索。认为“校友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专创融合师资不足、创造更加逼真的虚拟仿真环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专创融合向深度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校友模式;综艺制片;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6-0168-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ed to propose and construct a pattern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modes of alumnus by summarizing the exploring in the field of producer cultivation of entertainment. Appli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mode of producer cultivation of entertainment show.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lackness of concerning, lackness of teachers, as well as tha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is not deep, the environment of teaching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at teaching results is not so rich. The author proposed a mode of profess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resources of alumnus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producer of entertainment show, arguing that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lackness of teachers, it can create a real environment of the show production, inspire the passion of creation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in a deep way and sustainable direction. The author generalized the mode based on resources of alumnus from seven aspects.
Keywords: Modes of Alumnus; production of entertainment show;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education model
2010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将“创业教育”升级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自此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流路径。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作为重点工作,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为学生从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在专创融合理念的推动下,综艺节目制作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专创融合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本文在综艺制片人才培养的特色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基于“校友模式”的综艺制片人才专创融合培养路径,以期为综艺制片及相关文化创意领域的专创融合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一 综艺制片人才专创融合培养模式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培养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培养综艺制片人才的专业,与培养综艺制片人才相关的教学活动也更多地是散见于传媒类院校的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新闻传播等文化创意领域相关专业的课程中。相比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综艺制片人才培养对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专业性、实践性具有更高的要求,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实践路径。但遗憾的是,综艺制片人才培养的专创融合教育实施,还存在以下有待改进之处。
(一) 专创融合的重视不够
目前,专业教育、学历教育仍然是由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主导,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与专业教育关联度不大的“点缀”,或者被“矮化”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或者被“窄化”为纯粹的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或者被“简化”为相关的学科、专业性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对综艺制片人才有着较高的市场需求,但高等院校缺少此类人才的专门培养体系,更谈不上对此类人才专创融合教育有充分的重视。
(二) 专创融合的师资不足
高等院校内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新闻传播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师资力量中,高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但在综艺制片领域拥有业界从业经验、行业技术职称或认证,在业界获得一定知名度或取得较高专业成就的“双师型”“双能型”教师极为匮乏,而综艺制片人才的专创融合教育特别依赖于此类教学人员的参与。鉴于高校人才引进的学历、职称等门槛限制和人才引进力度日趋放缓,有能力开展专创融合教育之师资不足的问题,很可能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三) 专创融合的程度不深
201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1]。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新闻传播等可能涉及综艺制片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两张皮”现象首先表现在“双创”教育的承担者主要是辅导员、校友、校外专家和优秀的行业从业者,经常性、常规化参与“双创”教育的专业老师比较少。反过来“双创”教育人员参与专业教育的情况也是少之又少的。其次主管专业教育的教务处和主管“双创”教育的学生处、创业学院往往独立行使自己部门的职能,两者缺乏经常性、常规化的沟通机制;再加上以本科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被分割在专业教育的缝隙之中。
(四) 专创融合的氛围不强
涉及综艺制片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看起来比较“热闹”,由于缺少综艺制片行业业内人士的教学与指导,学生的整体参与热情不是太高,缺乏后续的延伸与拓展。而脱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则容易失去和业界的密切联系,造成创新创业活动的氛围不足,难以走出专业教育的“沟渠”。反之,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则容易演变成走过场一般的“表演”。专创融合氛围不强将会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难以转化成专业学习的持久热情,而专业学习的努力和坚持无法转化成创新创业的实践动力。
(五) 专创融合的成果不丰
由于以上几点先行的原因,导致综艺制片人才专创融合培养的成果比较单薄,突出表现在课堂引入的真实综艺制片项目匮乏,课程作业和考核所体现的综艺制片内容偏少,学生后续的与综艺制片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足,由以课程为基础而产生的教学改革论文和项目更是少之又少。
二 专创融合培养综艺制片人才的“校友模式”
高校校友主要指的是曾在同一所高校接受过系统教育或培训的各层次、各类别的学生,以及曾在同一所高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等人员[2]。校友被誉为大学取之不尽的“金矿”,校友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已从主要依赖情感的“学缘关系”提升到了基于合作的“伙伴关系”[3]。校友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包括信息、财力、智力和企业等在内的直接资源,同时又能够提供包括品牌、社会、人才和育人等在内的间接资源。研究者进一步注意到,校友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居于主体地位,校友是高校拓展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本连接的重要节点[4]。而校友经济能够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靶向性、人才培养定制化、成果输出精准化奠定基础[5]。彭华涛和朱滔更是提出了“基于校友经济的开放式专创深度融合模式”,主张建立“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导师+创新创业”的“1+1+1”多方协同格局[6]。
综艺制片在相关的文化创意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中是一个比较小的方向,但综艺节目却是各大电视机构、视频平台、节目制作机构最为重要的一个产品类别。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它投入小、产出快、回报高和风险小,有着比较旺盛的市场需求。而由于综艺节目制作人才的高校供给侧提供的人才严重不足,此类人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十分稀缺的人才类型之一。
综艺制片涉及到综艺节目的创意策划、文案撰写、台本统筹、环节控制、场景设计、道具布置、摄影摄像、声音采集、剪辑调度和宣传推广,综艺制作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突出的社会适应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团体意识和出众的执行力,综艺制作人才的培养特别依赖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笔者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其中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更是培养了吴彤、姚译添等综艺制片行业顶级的优秀制作人才①。基于浙江传媒学院的传媒特色及在综艺制片领域的校友资源优势,我们能够尝试构建一个综艺制作人才专创融合培养的“校友模式”。
综艺制作人才专创融合培养的“校友模式”有助于解决此类人才专创融合培养路径中的现实问题,具体而言:①作为综艺制片顶级人才的校友受邀担任导师,加入综艺制片人才协同培养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专创融合师资不足的缺陷。②校友能够将正在制作或筹备中的真实综艺项目引入到课堂,创造更加逼真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③这些优秀的校友在学生中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学生对他们有天然的亲近感、信任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将大大提升综艺制片人才培养专创融合的氛围。④围绕校友综艺制片行业资源,将其前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并建设综艺制片课程,组建“专业教师+校友导师+业界名师”三师协同育人团队,组织专创融合教学活动,在学生社团的配合下导入并孵化综艺制作实践项目,能够切实推动综艺制片人才培养专创融合向深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⑤孵化重点学生综艺制片专创融合项目,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综艺制片系列课程,组织申报相关教学改革课题,将进一步产生高质量、高层次、可存档和可展示的教学成果。
三 “校友模式”专创融合培养综艺制片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对于专创融合教学活动而言,校友的资源同样是一笔巨大的亟开发的宝贵财富。结合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和学情特征,围绕校友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专业发展现状、学生认知水平、优势特色突出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7]是专创融合育人实践的一条创新之路。基于学校在综艺制片领域的优势校友资源,2019年11月开始,笔者所在的高校浙江传媒学院开设了综艺制片人“双创”实验课S独立设置实验课。该课程由学校的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开设,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提供专业教师、专业和学科资源的支持,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导入校友资源和创新创业项目,专任老师负责维持日常教学运作,学生社团负责学生组织和项目实施。课程主要面向全校有志于从事综艺项目制作,并且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围绕综艺制片人方向开设九大教学、实训模块。课程在学生中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近一期的课程选拨中,共有399个学生报名,而最终被录取的比例仅为1∶10。综艺制片人“双创”实验课S在专创融合育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