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 陈思萍 曾凤生

摘要: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文章以仰恩大学为例,探究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的主要成因,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专业素养、优化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此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容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首先要求辅导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心理学知识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教育学知识能帮助辅导员更科学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学知识则能帮助辅导员从宏观层面把握社会现象,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除了理论知识,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辅导员要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心理辅导方面,辅导员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巧,为学生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服务;在就业指导方面,辅导员要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辅导员应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做到言行一致,对学生负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辅导员应真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通过正面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辅导员应保持学习的热情,敢于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

(三)职业规划与发展

职业规划与发展的精进之路,是辅导员实现职业价值、促进个人与职业共同成长的关键所在。辅导员需精准定位自身在新手期、成熟期、专家期及领导期的角色与责任,并以此为基石,沿着职业化、专业化直至专家化的渐进路径稳步前行。辅导员还需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通过参与专业培训、进修课程及学术交流等途径,不断汲取新知,精进技能,灵活应对职场中层出不穷的新挑战。

二、仰恩大学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成因

仰恩大学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于1987年创办,是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仰恩大学严格按照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学生事务部共有64名辅导员,男辅导员20人,女辅导员4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33%。然而,随着仰恩大学扩招,在校生人数逐渐增多,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队伍稳定性差

当前,仰恩大学辅导员队伍呈现出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特点,每学期都有较高比例的辅导员离职。这不仅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仰恩大学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薪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许多辅导员在面临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时,往往会选择离开民办高校。其次,仰恩大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的资源配置相对较少,如辅导员的办公条件可能相对简陋,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资源。仰恩大学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以保障辅导员的权益和发展,辅导员难以获得应有的待遇和地位。最后,仰恩大学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局限于内部培训和交流,缺乏与外部专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难以获得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在仰恩大学辅导员队伍中,部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未能达到应有标准,在执行学生工作时,因缺乏核心的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而显得力不从心,如个别辅导员在审核贫困生助学金材料的过程中,未对申请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未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了贫困生助学金,甚至引发矛盾。部分辅导员甚至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由于对仰恩大学相关规章制度不熟悉且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在向上级汇报时,辅导员又遇到了沟通不畅的问题,使得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具体而言,造成校内辅导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首先,仰恩大学许多新入职的辅导员,尤其是刚毕业就任的辅导员,在入职初期未能获得足够的培训与学习机会,难以迅速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便仓促投入工作岗位,其学生工作经验与专业背景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高效、专业地履行职责。其次,仰恩大学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支持不足,缺乏持续性的培训项目与资源投入,使得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长期、有效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与服务质量。

(三)工作压力大

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仰恩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的日常管理,还涵盖了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要求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异常沉重,尤其是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例如,某学生因家庭变故导致情绪低落,长时间旷课并拒绝与其他学生交流,辅导员在多次尝试与其沟通无果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然而,由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源有限,且该学生拒绝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使得辅导员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陷入了困境。此时,辅导员不仅要关注该学生的情绪变化,还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协调各方资源为该学生提供帮助,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辅导员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其次,仰恩大学辅导员流动性大,新辅导员在学期中接替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对学生基本情况不了解的困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熟悉、了解每个学生。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影响到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新辅导员是否在仰恩大学稳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仰恩大学辅导员队伍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存在不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获得支持和指导。例如,在一次重要的学生活动筹备过程中,一个负责活动整体规划和执行的辅导员,在活动筹备的关键阶段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活动场地、物资准备以及志愿者调配等方面。面对这些紧急需求,辅导员多次尝试通过现有沟通渠道向上级反映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导致活动进度滞后,最终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的参与体验。该事件不仅反映了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也进一步凸显了仰恩大学在辅导员与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机制上存在不足。

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当前,仰恩大学学生工作处起草制订详细的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角色、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为辅导员提供清晰的晋升路径和职业发展阶梯。其次,人事处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项目,支持辅导员学历提升,订立培养服务协议,并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内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最后,二级学院为每个辅导员建立了职业发展档案,记录其成长轨迹和发展成果,便于辅导员自我评估。

(二)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和进修

仰恩大学每年寒暑假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并邀请业内专家开展一站式社区建设讲座,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其次,仰恩大学实行“老带新”制度,让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带领新入职的辅导员,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专业技能。

(三)优化工作环境,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

近两年,仰恩大学先后对辅导员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升级,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和软件;学生工作处通过每月定期开展辅导员沙龙、就业课程标准研讨会等,加强辅导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心理咨询中心为辅导员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

(四)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目前,仰恩大学人事处每年根据辅导员的工作量和贡献,合理确定辅导员的薪资待遇,由学生工作处每年通过评选优秀辅导员,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仰恩大学还建立双向反馈机制,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每学期开展期中师生座谈会,对毕业生开展校园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反馈情况,贴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辅导员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专业素质、优化工作环境和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从而构建一支稳定、专业、高效的辅导员队伍。这不仅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辅导员队伍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2]张佳莹.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23.

[3]强梦军,田瑞青.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23(31).

[4]林娟.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时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5]陈俊福,陈美芳.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

[6]王钦,赵晨阳.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1).

[7]杨真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困境及对策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7).

基金项目:仰恩大学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新工科学风建设路径初探——以仰恩大学为例”,项目编号:JY202309。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