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

作者: 何红娟 王佳月

摘要:传统高校思政课堂呈现“三中心主义”,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冲击下亟待更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递进式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是构建“双驱动”课堂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元宇宙赋能教育为契机,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阐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及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和教育效果的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宇宙;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思政课堂

一、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问题表征

(一)教学理念问题

过去的高校思政课堂坚持传统的“三中心主义”,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在元宇宙赋能教育的契机下,教育理念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和创新能力激发。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未能及时适应元宇宙教育的要求,导致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元宇宙赋能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但许多教师尚未适应这一角色转变,缺乏在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问题

思政课教学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何在元宇宙中有效融合这些传统内容与新技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尚未实现与元宇宙技术的深度融合。元宇宙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且目前针对性的元宇宙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思政课教学难以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虚拟场景和案例。

(三)教学方法问题

在元宇宙赋能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方法需要创新,以适应虚拟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度需求和互动性需求,然而,许多高校的思政课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有效的互动。在传统教学环节中,由于技术限制、上课模式固化等原因,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影响了思政课的预期效果,提高抬头率成为高校思政课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软硬件技术支持方面问题

元宇宙赋能教育需要技术加持,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场地和技术。目前,高校在建设技术实验室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且教师掌握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五)评价体系问题

在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思政课的评价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但传统的思政课评价方法往往以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在元宇宙中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双驱动”的思政课堂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评估。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课程目标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反思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个性化需求,对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传统教育角色的转变。“以成果为导向”彰显了教育过程的循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互动。此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行为和任务都做了明确的要求,既要学生明确学习成果,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又要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丰富评价方式。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在学习产出、教与学的活动、评估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形成整个教学体系。

(二)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双驱动”思政课堂

第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以项目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力,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第二,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思政课堂。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当下,学生的课堂模式诉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课堂的主角已经由教师转向学生。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在规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堂改革的方向与必然。高校要回归课程教育属性,持续提升课程质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制订元宇宙赋能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强对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共享,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使用教学资源。

例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和思政课校级一流课程、校级思政共享课程相结合,而一流课程、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从制度上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育土壤足够健康、肥沃。

2.递进式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思政课程的学习目标要分层、分阶段、递进式地实现。教师可以将思政学习指标细化为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层级指标,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问题讨论等形式实现;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和校团委的合作,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以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方式进行衡量;情感态度则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对课堂的评价度、师生互动的热情程度等方式衡量。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因此,收到上一阶段学习成果及评价后,教师应该根据成果反馈和问题评价设计第二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以此实现教学相长。新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

元宇宙融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概念,为教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前途。高校思政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前沿阵地,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改革模式。同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与元宇宙赋能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在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思政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明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教师应根据学生明确的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并且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落实思政课讲授环节的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

教学范式即人们对教学这一现象和复杂活动的理解与看法,其内涵包括教学共同体成员对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主客体关系及实现路径等的共有认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学范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教师需要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准确地实行因材施教,全面定位学习目标。学生则需要思维紧跟课堂讲授内容,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思考学习价值,实现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相统一。例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组织教师进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研讨交流会,每两周开展一次新教学范式的交流报告会,进行交流报告的思政教师需严格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进行展示,并针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对思政课展开在线课程建设,并且把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校级一流课程考核环节挂钩,促进新教学理念的落地。

(二)通过新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吸收内化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加持,在吸收内化阶段,教师需要全过程监测整个吸收内化的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过程和目标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学生则需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游戏式体验中达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提高思政课内容的趣味性和彰显力。为了促进新媒体技术助力思政教学改革,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专门开放了增强现实实验室,并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进行技术指导,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把思政课程建设和艺术设计类学生专业课作业相关联,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

(三)创新评价手段,保障评价汇报环节客观、有效

在评价阶段,教师需要全面收集评价结果,以及评价总体课程的完成度,动态调整下一个闭合环节的成果导向预定。学生则需要以多种方式呈现吸收内化阶段的讨论结果。但是,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实施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人机互评的多维评价模式,确保评价模式的客观化、多元化、过程化和求质化。只有师生双方都能准确评价、多元评价,才能确保评价的实践效果。例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教学评价创新落地为“专家督导30%+学生评价40%+同行评价30%”。学生评价又由“周评价+月评价+期中教评+期末教评”组成。评价来源广泛,构成多元化,时间跨度贯穿整个学期,既及时又持久,保证了评价汇报的客观、有效。

参考文献:

[1]何红娟.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模式应用路径探析[J].中国军转民,2023(2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3]宋姗姗,杨艾华,王小敏,等.学生参与式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示教品的制作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2(2).

[4]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斯特弗,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元宇宙赋能教育背景下OBE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GH23Y2914。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