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 罗洋 王兰芹摘要:当前,产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拟合度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存在矛盾。“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文章以5G移动网络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基准,探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与实施方法,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移动通信技术;“工单制”教学
一、成果导向教育与“工单制”教学
(一)成果导向教育
成果导向教育(以下简称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价值,将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培养适应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OBE通过描绘清晰的学习成果蓝图,勾勒出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并从能力结构出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正向开展课程教学。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目标,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OBE评价是基于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分析达成的目标,评价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以结果为导向,强调实际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过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成果。
(二)“工单制”教学
工单指的是在某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维修服务行业中,用来记录和指导工作流程的详细任务说明。工单通常包括任务的详细描述、所需材料、工具、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准等信息。在国内,“工单制”教学最早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程治国老师提出,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工单制”教学是参照企业解决问题的流程,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方面开展的以“工作任务单”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职业院校往往通过政府部门公开信息、企业需求调研、行业协会与咨询机构分析报告、网络调查、毕业生去向调查和校企合作等途径,了解行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指导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采用OBE反向设计方法,设置课程体系。然而,职业院校仅收集需求侧的信息往往是不够的,容易缺乏对典型岗位(群)的全面认识,导致人才培养构筑的能力结构与需求侧无法达到预期吻合度,如此构建的课程体系也难以培养学生典型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以国家为主导、以院校为培养主体、以社会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借鉴国内国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形成了政—校—企协同机制,以此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基准,有利于加快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以下简称课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课程重复或内容重叠,某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又没有相应的课程覆盖;第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不匹配或不够深入,缺少与行业趋势、技术发展相关的实用性技能。第三,由于通信设备价格高昂、淘汰速度快、资金投入受限等原因,移动通信专业课程往往缺少实践环节,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无法满足岗位需要。
基于此,笔者以5G移动网络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为参考基准,探索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5G移动网络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主要面向运营商、通信工程公司、通信设备制造商等企事业单位,适用于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通信工程站点工程规划建设与项目管理、网络设备运营维护、网络性能维护与优化等典型岗位(群),行业认可企业达到151家。职业院校应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以下简称标准)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基准,才能更好地实现供给侧人才培养和需求侧人才要求的紧密对接。
标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涵盖站点工程、网络运维和网络优化3个技能模块,30个工作任务,104项职业技能要点,包括网络架构、网络部署、运行优化、设备维护等网络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工作任务。首先,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职业技能要点与工作任务的映射关系,按标准等级进行难度划分,按技能要点所属子项进行类别划分,这样可以按类别将技能要点由易至难进行重构排序。其次,在合并强关联性类别的技能要点时,教师应以课程为容器封装这些要点,建立课程主体技能框架,将技能要点相关的知识、素养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技能框架中,从而形成课程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部分专业选修课,如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勘察与工程制图、无线网规划与部署、承载网规划与部署、核心网规划与部署、通信工程概预算、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NB-IoT技术与部署等。再次,对于弱关联性类别的技能要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封装入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如光通信技术、通信线务工程与施工、通信工程监理实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最后,对于技能要点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将其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程,如实用英语、高等数学、法律法规、职业生涯规划等,引入5G站点工程、5G全网部署与优化、NB-IoT三个仿真软件,为教学、培训和考核提供强大支撑,全面覆盖了通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强化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融入“1+X”标准,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更为清晰合理。同时,教师采用OBE反向设计,课程体系能很好地支撑能力结构,每项能力都有相应的课程与之呼应,借助仿真环境全流程模拟通信岗位(群)典型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成岗位要求,使得供需对接更紧密。此外,课程体系也会更为合理,减少了课程冗余,课程之间又不失关联性,衔接连贯。
三、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施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通常重视学科知识体系化,依赖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交流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思考的机会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身份向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工单制”教学,以适应学生需求。“工单制”教学是围绕工作任务具体实施流程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集合,由工作任务书、学习资源集、情景训练场和质量监控单组成。“工单制”教学的实施基础是开发大量工单组建的工单库,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素养封装在工单中,形成可复用的教学模块。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工单更新、增加和重新组合得到快速更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从工单库中选取合适的工单,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工单中的任务,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贴近实际工作生产中的真实任务,学生通过整合工单资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单任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工单的前提下,通过完成拓展性工单提升成绩,强化学习动力,提升教学弹性。“工单制”教学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具有非常好的规范性、实用性、灵活性等特点,但如果教师不具备工单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工单的通用性就容易受到影响。“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具有标准性优势,即参与方需要具备统一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同时其碎片化的考核点非常适合以工单形式实现,基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归纳、整理5G移动网络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一个或若干个考核点开发为一个工单,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单库。依据工单所属课程科目,教师将工单分配给相应的课程,最终形成课程工单序列。典型岗位(群)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变化与革新将会快速传导至“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中。课程内容的更新将不再依赖教材的更换或改版,而是以微观的形式通过工单的重新开发和序列重组快速变化,以适应需求侧的不断变化。同时,面向“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职业学院可以通过“1+X”专题培训的方式,夯实学生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可以根据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等级快速组建专题培训的工单序列。专题培训采用的工单在日常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已经完成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使得专题培训达成效果更理想。
典型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考核点形式呈现。考核点通过组合开发形成工单,大量工单汇聚为工单库,课程成为工单序列的容器,进而构建出灵活且面向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闭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
四、结语
为更好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职业学院应以典型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能紧跟岗位(群)发展需要。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红新.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与解决途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4).
[2]程治国,陈素羡,贾素生.“工单制”模式开启网络技术专业“做中学”的金钥匙[J].中国培训,2017(21).
[3]罗洋,王兰芹,邢亚男.基于“工单制”教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1).
[4]李铮.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专业群中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1(27).
[5]董晓丹,刘恩华,郑雪芳.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24).
[6]龚江涛.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23).
基金项目:黑龙江职业学院2022年度课题“基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移动全网规划与部署》课程构建”,项目编号:XJYB2022102。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