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碧祺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0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连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课程内容多且烦琐,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文章立足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助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理实一体化

一、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学质量

在理论教育形式的影响下,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直沿用“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以大班模式完成理论授课,再以小班模式完成实验。实验课先复习理论内容,再用标本或模型示教。这种“先理论,再实践”的教育模式,虽然能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奠定良好基础,但理论与实验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不同步性和不连续性,出现理论与实验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反之,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先行的同时实践跟进,在学生未形成错误认知时让学生认定正确原理,促进学生理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二)提高课堂活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人体解剖学具有医学术语多、抽象难懂等特点,且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与认知度不强,易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根本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在构建求真、求实的教学互动,增强教学直观性、丰富性。比如,解剖标本、3D立体讲解、虚拟现实实景操作等,将小放大,将大立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学生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十分熟悉理论教学的内涵,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唯有教师同时深耕理论与实践,才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业辅导与就业指导。

二、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分课教学形式开展。如排课方式采用“小排课”模式,即实行两节连排,且理论、实验教学内容都由教师确定,同时理论课在教室进行,实验授课在实验室进行。本科院校医学专业“大排课”模式为四节连排,即先上两节理论课,再上两节实验课,且理论与实践课统一在实验室进行授课。这样的排课模式能够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既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与大学“大排课”模式相比,高职院校的“小排课”模式易给学生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解剖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时长多于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时间、空间隔阂;过于注重理论授课,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培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随意性,或是无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影响了综合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无条理,学生参与不积极

人体解剖学包含多种内容,不仅内容烦琐,且知识极为零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照教材梳理内容,或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这种教育方式既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很少有教师重组教材内容,只是按照章节次序进行授课,加之知识内容本就零散,难以引导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体系。学生无法将知识结合在一起,厘清内在联系,也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丧失信心,更不会主动参与课堂。

(三)缺乏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人体解剖学教师及更符合专业特性的人体解剖学教材

由于人体解剖学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康复治疗操作技术有机结合。在教学模式上,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医学专业雷同,仅仅介绍人体解剖学知识,不能突出康复治疗专业的运动解剖学特点,在实践操作上也未展现重点,且目前人体解剖学教材大多未针对专业进行区分,同时适用于多个专业,缺少相应专业侧重点。

三、优化人体解剖学教学措施

(一)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

教师在安排授课计划之前,要厘清每一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理论与实践怎样互相辅助和推进;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平衡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如《人体解剖学》四肢骨理论与实践可参照表1的教学时间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因内容而异。若理论内容比较重要则要适当减少实践教学;反之则相反。如运动系统体表骨性标志的确立等知识很重要,实践教学课时整体要多于理论课时。这时,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进行调整,突出课程教学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学到应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提升

人体解剖学教学以康复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利用学习通、微信发布相关内容,强调学生利用MOOC(慕课)、学堂在线等教学视频,先观看相关知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中解剖学涉及的模块、模型数量较多,且各模型制作逼真,立体感极强,不仅能够直观展示人体组织结构的层次结构,还能够将抽象的组织器官放大,便于观察和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模型、标本,将平面图与立体图结合起来,也可以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教学,利用软件平台运用三维解剖切片整合技术来实现任意角度人体解剖结构的展示,从不同角度对人体组织器官、体表标志等进行观察。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方式反复练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与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建立多维知识体系。课后,学生再观看相关视频、完成习题及时巩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精讲简学,发散思维,并以指导启发为主,融教、学、做、练于一体,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理实一体化。

(三)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习人体解剖学需要强有力的兴趣支撑。因此,教师需要从专业角度让学生对此专业产生一种认可意识,邀请临床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以亲身经历、真实病例给学生讲解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在临床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组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显微镜等实验课,善于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照分析,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对医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发觉人体解剖学学习重要性,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与康复治疗临床操作有机结合,并通过多种形式把教学内容转换为趣味性的题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康复治疗专业重要的运动系统,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上分小组学习,4~6人为一组,每2人一组标本或模型,布置学习任务。当涉及相关重要体表骨性标志,如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股骨大转子等时,先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动手在自己身上找到相应部位,以随机抽查的形式请学生上前在示教标本或模型上指出位置,教师总结指正。在学习肌肉时,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前面学习过的体表骨性标志定位肌肉位置,结合每个肌肉具体的作用分析相应的动作,再以随机抽查的形式请学生上前展示每块肌肉的作用动作,引起学生重视且增加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能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培养一支有康复治疗解剖知识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将解剖与康复临床操作紧密相连的关键。高职院校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附属医院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参与解剖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加强两专业的交流,一起探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解剖学知识。以运动系统为例,在课前,高职院校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结合脑卒中、骨折术后等真实病例,讲解运动系统临床常使用的四肢骨、躯干骨、关节的结构特点,肌肉的起止点作用,体表骨性标志、肌性标志,演示如何在患者身上定位体表骨性标志,并利用这些体表骨性标志去判断患者骨骼、肌肉、关节运动的情况,帮助判断患者病情及康复治疗疗效。同时,高职院校安排解剖学教师听康复治疗的专业课,并利用假期赴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参加附属医院定期举办的康复相关讲座,和康复治疗教师共同研究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历年题目,提升解剖学教师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

(五)把握专业与职业对接

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将康复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康复人才。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材在面向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对职业技能教学进行调整。重点突出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在这两大系统中增加大量的记忆口诀及知识拓展,突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的特色。每一章节内容在原有理论学基础上,增加了与康复临床职业的相关内容,课后练习题也对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真题。每一章节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职业实践出发,对应各个知识点讲解,并用不同形状、颜色区分知识间的关联。只有把握好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才能帮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

四、结语

总之,人体解剖学是一项艰难的教育工作。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时代,高职院校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面临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康复专业,要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就需要立足当前,厘清教学问题,找准重心,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高职院校还要从课时、授课、教育指导方式方面进行改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围绕学生需求,构建开放的、实用的教学课程,进而让学生切实学到“真本领”。

参考文献:

[1]方峰,杨艳,张明晓,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3]陈艳茜.高职社区康复专业解剖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4]于振海,陈立东.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小班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2(3).

[5]张维,胡莹莹,黄异,等.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6]徐纪勇.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基金项目: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表骨性标志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项目编号:AZJKY2024049。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