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实践研究

作者: 夏姝

建设类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实践研究0

摘要: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给予学生成长进步的正向反馈。文章基于简易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以微分方程模块中的“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为例,开展增值评价教学实践,并运用增值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增值评价

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学生增值评价的操作流程

(一)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级评价体系

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后期学历提升、职业发展需求确定评价内容。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测量学生学习行为

在测量学生学习行为前,教师要设置知识对应的能力考核标准,编制相关任务评价表。在课前,学生根据任务评价表开展初次自评,在通过课堂学习后,开展二次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各项得分,计算学生项目综合评价得分。

(三)计算学生的百分等级差

在评价中,教师通常用某一个学生的前后两次测验分数的差反映该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但这种方法会受到测验试题难度的影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student growth percentile,以下简称SGP模型)进行评价分析。

SGP模型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某个原始分数对应的百分数,它表示在参加考试的群体中,低于该原始分数的学生占比。因为SGP模型的常规操作中包含了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所以SGP模型在理解和应用方面都对分析者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对SGP模型做简化处理,简易SGP模型利用公式(1)转化百分等级。

公式(1):PR(x)=[f(L)+0.5f(i)]÷Nx100

其中,表示某学生的百分等级,为低于该学生原始分数的学生人数,为等于该学生成绩的学生人数,为该学生群体的总人数。

本研究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造价2215班的78个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该班级学生分别在两次测验中的测试分数,并计算每个学生在两次测验的百分等级以及两次测验百分等级差。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笔者利用公式(1)计算序号1的学生两次测验中的百分等级(评价满分为100分)以及百分等级差:

序号1学生第一次测验分数S为70分,其为10,为5,为16.03。第二次测验分数S为75分,其为3,为6,为7.69。百分等级差为-8.34。

在该班级还有序号2的学生,笔者采用百分等级差对其两次测验分数进行计算,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序号2学生:第一次测验分数S为95分,第二次测验分数S为100分,其为5,(第一次测验)为78.85,(第二次测验)为85.26,为6.41。

可见序号1的学生和序号2的学生在原始成绩同样上升5分的情况下,从百分等级差值来看,序号2的学生在第二次测验中是进步的,而序号1的学生在第二次测验中是退步的。笔者采用简易SGP模型计算百分等级差替代两次测验分数的差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分析具有合理性。

评价的教师在计算学生的百分等级差后,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成长水平分类标准对学生的成长水平进行评定。百分等级差在65分以上的成长水平较高,成长百分等级差在35~65分的成长水平一般,百分等级差在35分以下的成长水平较低。

(四)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的教师将学生学习增值评价数据存入学生个人课程学习成长档案,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增值评价数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改进教学。从教师层面,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增值数据与班级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并及时对目标达成度低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调整。从学生层面,教师利用学生学习增值评价数据,重点访谈退步明显的学生,及时向学生反馈增值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清楚未来学习前进的方向。

二、简易SGP模型在微分方程模块中“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的教学应用

(一)构建微分方程“知识—能力—素质”三级评价体系

本研究以大学应用数学基础课程中微分方程教学模块为切入点,开展基于简易SGP模型的增值评价实践。项目综合评价得分=学生自评×30%+学生互评×30%+教师评价×40%。微分方程增值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二)根据指标体系编制“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任务评价表

笔者依据微分方程评价目标,设置好关于微分方程的定义、阶数、线性、非线性、通解、初始条件等知识对应的能力考核标准,并编制“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任务评价表,满分100分。任务评价表包含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类别。

(三)测量学生在“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的学习行为

课前,笔者发布“根据提供的某地区路桥行业从业人数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从业人数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十年行业人才需求量”任务单。学生认真阅读任务单,以任务单为导向,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初次自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继续完成或完善任务单中的任务,并进行二次自评。学生二次自评后,开展组内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笔者通过项目综合评价公式,计算出学生二次综合评价得分。

(四)基于简易SGP学生增值评价模型计算学生的增值

笔者收集研究对象班级学生“未来十年路桥行业人才需求量预测项目”任务评价表,根据评价数据基于简易SGP学生增值评价模型计算学生的增值。

本研究对象班级学生共78人参与评价实践,78人在两次任务评价中分数均不为0分。在分析时,笔者将学生按照任务单初次评价分数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学术伙伴,然后计算同一组学术伙伴中每个学生的百分等级差,最后评定每个学生的成长水平。

在研究对象班级中,初次任务评分均为75分的学生8人(即N=8),其学术伙伴的百分等级差具体计算结果如下:序号11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90分,百分等级差为56.25;序号12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95分,百分等级差为81.25;序号13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85分,百分等级差为43.75;序号14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95分,百分等级差为81.25;序号15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80分,百分等级差为18.75;序号16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70分,百分等级差为6.25。序号17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75分,百分等级差为31.25;序号18的学生,S(初次自评)为75分,S(二次综合评价)为95分,百分等级差为81.25。

笔者采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成长水平分类标准,对研究对象班级上述学生的成长水平进行评定。序号15、16、17的学生成长水平低,序号11、13的学生成长水平一般,序号12、14、18的学生成长水平较高。

(五)增值评价结果的运用

笔者依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成长水平分类标准,统计研究对象班级所有学生学习增值计算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班级中,36.25%的学生成长水平较高,27.5%的学生成长水平一般,36.25%的学生成长水平较低。笔者根据上述学生的学习增值变化分类,发现了研究对象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明确了教学的改进方向。

笔者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在成长水平较高和较低两个层次的学生中分别选取1人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成长水平较高和成长水平较低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特点,发现成长水平较高的序号18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微分方程学习有较大的成就感,并承担项目中的展示任务,学习自信得到提升;成长水平较低的序号16的学生性格内向,团结协作能力不足,未开展学生互评,其在上课期间未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应用环节也是频频出现问题。笔者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生学习增值评价数据与教学活动关联性的分析,发现微分方程前导视频的教学效果欠佳。

基于学生学习增值评价分析和访谈情况,笔者可以从四个方面改进教学:一是将学习增值情况以报告表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二是在课余时间加强与性格内向、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上增加其展示自己的机会,逐步提高其自信心;三是增加知识的跨单元、跨学科关联,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升学生在不同背景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和细化课前学习视频,增加知识应用视频,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路明.基于简易式百分等级成长模型的学业增值评价[J].中国考试,2021(3).

[2]姜汉荣.为学生成长赋能-中职融合教学中的增值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

[3]林溪.职业院校如何实施学生增值评价[J].教育与职业,2022(2).

[4]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基金项目: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 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建设类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K23CZY107。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