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视角下高职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的探讨

作者: 李晨薇

职业本科视角下高职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的探讨0

摘要:文章探讨职业本科视角下高职机械类专业群的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群为例,分析当前职业本科发展现状,指出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视角剖析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驱动因素,以此提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本科;机械类专业群建设

一、职业本科发展现状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关键,旨在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拓宽成长路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至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彰显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国际竞争至关重要。职业本科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产教融合,解决企业需求。目前,我国有51所职业本科学校,但高技能人才缺口仍大。

二、从专业群建设视角分析内在驱动因素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职业院校需同时肩负起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任,为在校学生及社会各界提供全面的职业培训服务。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凸显了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服务贡献在提升办学层次、促进专业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人才培养成效的表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人才培养成效的表征要素选择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具备全面发展特质的人才,尤其强调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则体现在如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施动态评估,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圆满达成。因此,机械类专业群应建立以政治思想素质为核心,兼顾社会与职业满意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包含校内成效(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获奖等)与校外成效(毕业生及社会满意度等),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

(1)校内成效

校内成效聚焦于技能大赛与“互联网+”大赛。技能大赛科学规划,强化实践,优化教法,促进交流,提升教学水平;“互联网+”大赛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教育改革。两大赛事结合理论与实践,增强学生能力,激发探索欲望,凸显职教特色。据统计,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两类大赛中表现优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互联网+”大赛中领先,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各具亮点,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等如表1所示。

(2)校外成效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反馈,能够反映院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实践教学情况、就业指导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专业群,学生大赛获奖多。学业优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高,对母校满意度也高。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学服务要求,挖掘潜力,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2.人才培养成效与专业群建设水平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人才培养成效关乎实训基地、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及教学团队建设。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大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模式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引入企业专家互补,优化课程设计。此外,机械类专业群应重视软硬件建设,满足特殊需求,并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师资、课程、设备及平台达标,实现教育高效实施与人才高质量培养。

(二)社会服务成效的表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服务成效的表征要素选择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技能型社会构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融合创新理念,鼓励职教多元化,强化产教融合与职普融通,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奠定法律基础。社会服务涵盖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对地方经济与科技进步贡献显著,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社会培训上需进行加强,又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需依托工程技术优势,构建技术链,紧密跟踪区域产业发展,创新服务模式,突出技术成果交易额与服务企业增加值,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提升知识创新与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如表3所示。

2.社会服务成效与专业群建设水平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社会服务效能,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采取多维度策略:优化专业布局,紧贴产业趋势,建设特色专业群;共建创新中心,促技术协同与成果转化;培育外向师资,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研发;育训结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基地,提供个性培训;开放资源,用信息技术改革成人教育。此举能增强服务效能,助力产业升级,促进人才流动,打造培训品牌,构建终身学习生态,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发展方向

(一)深化专业建设内核,提升人才质量

机械类专业群要想深化专业建设内核,需跨越院系界限,促进专业间深度融通,创新专业群建设,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紧跟产业与技术发展,动态调整专业与课程体系,融合科研与实训,实施灵活学分制,以培养具备扎实技能、良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紧贴区域经济需求,增强社会服务效能

机械类专业群建设应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深化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科教融合、产教一体平台;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社会联系,积极参与公益与民生项目,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服务效能的全面增强。

参考文献:

[1]王亚南.“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整合的模式建构及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7).

[2]俞林,颜炳乾,周桂瑾.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现实需求,发展定位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12).

[3]和震,徐国庆,潘海生,等.笔谈: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J].江苏高职教育,2023(3).

[4]李贤政.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性评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

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院课题“‘双高计划’视域下A档院校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XBZJXZ-08。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