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作者: 王维园摘要: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实践的重要载体。作为在欧洲大陆创设的首家鲁班工坊,葡萄牙鲁班工坊已成为中葡两国乃至我国与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实践样板。葡萄牙鲁班工坊内嵌式运用EPIP教学模式,围绕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四个维度进行育人实践探索,形成五大典型特征,创新EPIP教学模式并加以应用,在教学成效,以及与产业、岗位匹配度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积累了可供示范推广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5)03-0012-05
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标志性项目,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建立,每个工坊都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和教育背景进行了特别设计。[1]葡萄牙鲁班工坊是欧洲大陆首个鲁班工坊,通过应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实践能力。本文通过EPIP教学模式在葡萄牙鲁班工坊实践和创新性验证,探索其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可适应性和长远影响,以期为更深入地理解该模式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实际成效和潜在价值提供帮助。
一、葡萄牙鲁班工坊的现状及典型特征
(一)葡萄牙鲁班工坊建设现状
为携手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新格局,基于中葡双方开展职业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共同愿景及中葡双方的协商约定,葡萄牙当地时间2018年12月5日,在习近平主席和科斯塔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葡双方签署了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塞图巴尔理工学院(Instituto Politécnico de Setúbal,IPS)共建葡萄牙鲁班工坊协议,葡萄牙鲁班工坊于当天下午正式揭牌运营。葡萄牙鲁班工坊紧贴现代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首期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专业,设置4个实训区,共有6类31台(套)装备。葡萄牙鲁班工坊以EPIP理念为内核支撑,在国际化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研制、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教育科研、产教融合、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
葡萄牙鲁班工坊自运营以来,在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两个领域,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与EPIP教学模式融入葡萄牙教学体系,形成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相互衔接的“三级专业标准嵌入、教学模式融通”的创新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葡语系国家实现推广应用。2023年11月,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UFSC)签署合作备忘录,就EPIP教学模式的推广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二)葡萄牙鲁班工坊的典型特征
葡萄牙鲁班工坊着眼于先进制造领域,搭建了与欧洲国家、葡语系国家的文化技术交流桥梁,通过持续发挥“一带一路”技术驿站的作用,为海外中资企业提供本土化技术支撑。这得益于葡萄牙鲁班工坊在育人实践中对EPIP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且结合本土特点不断优化,进而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训设备和服务主体五个主要方面呈现了先进性、有效性、引领性、高端性和多元性的典型特征。
1.合作专业具有先进性
在欧洲积极推进工业4.0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对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等领域的高质量支撑,成为奠定葡萄牙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葡萄牙鲁班工坊开设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即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的主专业,经过优质校专项建设及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培育,在多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造类赛项的磨合下,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深度不断加强,专业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显著。其中,EPIP教学模式就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IPS将鲁班工坊课程引入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利用基于EPIP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和实训装备等,开展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学历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面向在葡的中资企业和葡萄牙本土企业开展在岗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通过拓展培训基地,鲁班工坊开展中葡职教论坛、师资培训、资源共建、技能竞赛等国际交流活动,为葡萄牙培养了一批认同中国模式、具有国际眼光、掌握精湛技艺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2.教学资源具有有效性
葡萄牙鲁班工坊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两个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和葡方共同研发了2套国际教学标准和5套中英双语教材。为更好地融入当地产业经济,葡萄牙鲁班工坊结合葡萄牙本土文化和风俗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数字化双语资源,以数字化赋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保障。随着教学装备的升级改造,教材及教学资源库也随之更新,确保学生接受最新知识。葡萄牙鲁班工坊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其专业教学标准输出、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装备等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着推动作用,还通过合作学校对葡萄牙工业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教学模式具有引领性
EPIP教学模式是中国职业教育“职教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鲁班工坊实质效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EPIP体验中心承担了鲁班工坊建设初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作用,师生通过项目化课程体系的互动,体验“真场景、真实践、真受益”。葡萄牙鲁班工坊建设的同时也建立了EPIP教学研究中心,涌现出一批EPIP研究与应用专家。随着葡萄牙鲁班工坊运营推进,葡萄牙设立专注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类专业EPIP认证试验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向葡萄牙及其他欧洲国家提供基于EPIP的专业认证。
4.实训设备具有高端性
葡萄牙鲁班工坊共有4个实训区,配备有现代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装备、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药品灌装生产线等31台(套)教学装备。这些装备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果,被广泛运用于中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和选拔工作中。在鲁班工坊建设中,将EPIP教学模式“嫁接”于先进教学装备,形成标准、教材等教学资源要素。同时,为满足CE(Conformité Européenne)和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国际化认证标准,校企联合对教学装备以欧洲标准进行了定制化升级。
5.服务主体体现多元性
葡萄牙鲁班工坊的本质任务是服务IPS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在葡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同时还服务当地相关行业产业及工业发展等。葡萄牙鲁班工坊积极与在葡中资企业合作,紧密携手当地企业提高鲁班工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度,形成了深度合作、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校企发展格局。近年来,塞图巴尔地区的汽车、航空等高端制造企业的多数新入职员工都有在葡萄牙鲁班工坊培训或学习的经历。
二、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EPIP教学模式概述
EPIP教学模式是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职业教育实际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墨子的“行为本”“亲知”,黄炎培的“建教合作”,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朴素职业教育观点的延承,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在模式、话语、标识、体系领域的一个探索[2]。在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中,EPIP教学模式内嵌于鲁班工坊教学资源全要素,而教学资源又承载着鲁班工坊的实体功能。从现实意义来看,一方面,EPIP教学模式表现出来的关键作用在于激活鲁班工坊人才培养诸要素;另一方面,EPIP还体现了理念及路径的作用。
EPIP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在生产制造流程中起到技术实现和再造的作用。EPIP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负有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责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3]
(二)EPIP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以教学实践为承载,通过三层次递进式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从“学徒工人”到“技术员”,再到“现场工程师”的“专业化”成长路径,以适应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EPIP教学模式将教学技术设备及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和教学标准融入合作方相关专业培养体系中,再加上技能竞赛的系统性检验,形成了闭环制导路径。最终,以点带面地影响合作方的包括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体系构成。
1.葡萄牙鲁班工坊教学实践以真实工程为载体
EPIP的“工程”,是真实世界,是现实生活。在EPIP教学模式中,需要建立一个从简单工程案例到复杂系统工程的教育环境和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葡萄牙鲁班工坊构建了真实现场工作环境,围绕企业和行业的真实工程需求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人才与真实企业生产环境的紧密衔接。
2.葡萄牙鲁班工坊教学实践以应用为导向
在EPIP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利用搭建的工程实践环境和载体,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该教学模式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是一种培养学生更具职业责任感的系统性应用工程,需要将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融入其中。葡萄牙鲁班工坊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融合教学,对教学设计、课程组织、教学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葡萄牙鲁班工坊教学实践以创新培养为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应该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应该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为生产、生活服务,在课程实施的微观层面,要做到“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葡萄牙鲁班工坊以国内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最为贴近、衔接最为紧密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质装备为平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葡萄牙鲁班工坊教学实践以项目实践为统领
职业教育要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项目式”的。葡萄牙鲁班工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每门课程、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完整,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做一件件完整的项目。葡萄牙鲁班工坊是根据不同设备操作流程,营造真实工业环境的工作区域,可进行专业教学研究、教授比赛技巧、企业员工培训等,呈现出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缩影。鲁班工坊将中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教学模式及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和教学标准融入葡方,极大地促进了IPS的教学改革,为学校带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葡萄牙鲁班工坊依据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采用EPIP教学模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与中国企业高端的产品技术,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当地技术技能人才。葡萄牙鲁班工坊在推动专业化和标准化EPIP教学模式推广的同时,不断优化创新,赋予了EPIP更为丰富的内涵及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葡萄牙鲁班工坊EPIP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
葡萄牙鲁班工坊持续开展中葡两校师生互访交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工程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应用、前沿科技和学术研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以“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控制联合课程培训项目”为实施载体,整个过程实现跨校课程设计、跨校教学安排、跨校实习计划、跨校项目合作、跨校导师协作、跨校资源共享,重点关注执行机构设计与制造、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控制、目标识别与抓取、自主导航等典型工业应用场景,成果用于开展国内国际校际作品展示交流及团队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