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冯绮婷摘 要:文章聚焦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与重构,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研究着重强调了深入剖析教学内容、设立具有全局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真实性的情境与任务,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性。通过研究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有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传统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直接传授,但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常常只了解表面现象,未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之下,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重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强调对课程内容进行主题化和结构化的整合,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在关联性。通过设置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和一系列连贯的真实任务,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下面将深入探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策略。
一、整合内容,建单元框架
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构。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教师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读,找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机整合,将那些看似零散但实际上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联结,构建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对整合后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施系统教学。通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中发展并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与下册,两者均涵盖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且内容安排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逐步提升的关系。鉴于此,将这两个数学单元进行整合教学显得颇具价值,不仅能促使学生认知水平实现飞跃,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计算技能与认知能力,实现多层次递进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实际,采取跨层次的整合策略,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的整体性,深刻领悟知识的本质与共性。此外,将两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也有助于凸显大单元的核心主题,培养学生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二、设立目标,指单元方向
大单元教学覆盖了多个紧密相连的知识点,教师在规划单元目标时,需采取全局性的视角,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旨在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培养和提升相关核心素养。考虑到大单元教学常常跨越好几个课时,教师不仅需要清晰界定整个单元的核心目标,还需明确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并将这两方面有效融合,以指导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设定目标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现有水平,从而确保所设定的目标既全面又具有科学性,同时体现出递进性。更重要的是,每个课时的目标都需与单元的整体目标紧密相连,形成层层递进的结构,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大单元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大单元中,我们设定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一是理解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理解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并能准确换算面积单位。学生将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来估算和测量图形面积,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二是掌握公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对给定图形的面积进行估算。三是应用实践,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空间思维和量感。
三、巧设情境,布大任务局
设计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关键在于将静态分析转化为动态行为。此环节需聚焦单元重难点,营造恰当问题情境,提炼完整问题链条,创设逐次进阶的学习任务与富有生成的学习活动,以确保单元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效取决于教师对情境、任务、活动的设计品质。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需依托真实情境与特定任务,学生在其中运用知识完成任务,方能展示关键能力与素养,教师据此评估学习成效。大情境设计需且真实性、目的性与导向性;大任务设计需具激励性、适切性、层次性与主体性;大活动设计则需序列性、可操性、开放性与生成性,以促进学生在真实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分数”这个大单元中,可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大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概念。在这个大情境中可以设计大任务,让学生计算如何将一个蛋糕公平地分给不同数量的人,涉及分数的加减和比较。为了完成以上的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蛋糕比赛”这个大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使用分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分数的应用。
四、全面评价,量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定,确保评价的方向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其次,评价应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以全面涵盖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同伴和教师都成为评价的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过程。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评价,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数据。最后,评价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适合自己的反馈和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金线.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23).
[2]吴佳慧.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14).
[3]郭宝珠.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J].数学之友,2024(04).
[4]叶结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5).
[5]张春丽.浅谈怎样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