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实践探索

作者: 魏彩娜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立德树人的总教育目标与语文核心素养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导向。文章将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文为研究对象,从“拉近”“内化”“拓宽”三大途径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建构、审美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

一、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初中生普遍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效果不佳,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古诗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学生较难把握古诗文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容易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是不愿意在古诗教学上花费太多时间,只求学生了解诗词大意,依照教学大纲,以灌输知识点为主;二是为了考试强化背诵,弱化鉴赏,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思考、探索的实践过程,课堂教学必然会失去活力,自然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结果。

二、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建构、审美创造、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首先关心的是“学”而不是“教”,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既要结合课堂内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也要结合校园内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设计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既要有常规性活动在课堂40分钟内开展,也要有更多的活动在课堂外自主准备、小组合作进行;语文活动既有在校园内开展的,也有到文化场馆、到旅游景点、到社区、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开展的。

古诗文教学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青年一代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以部编版的古诗文作为研究内容,优化古诗文课内外学习活动,从“拉近”“内化”“拓宽”三大途径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

三、拉近·内化·拓宽——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实践探索

(一)拉近“心”的距离,形成教学最佳情绪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

1. 营造“共赏、互助、分享”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与生生的距离

通过师生共赏诗词,实现师生情感交融。同时通过生生合念、互助共进、展示分享,在古诗文交流中获取无限欢乐。

2. 创设“语言美、知识趣、内涵深”的教学情境,拉近古诗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甄选教材里的古诗文,进行主题分类、比较阅读等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和展现古诗文的“语言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同时注重趣味教学,通过朗诵、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智慧引领,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诗文内涵,理解作品情感。

3. 创设“聆听、演绎、求同”的语文课堂,拉近古诗文情感与师生心灵的距离

以心“聆听”,通过教师领读、音频等带领学生感悟古诗文的情境。以感“演绎”,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带领学生深入情境,表达语文情感。以融“求同”,在诗文教学中融合音乐、绘画、历史、舞蹈等多元素,借助外力,实现古诗文的学科融合教学。

以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岳阳楼记》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削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拉近师生以及师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可以以欣赏岳阳楼改编的现代歌曲小活动导入,在悦耳和谐的歌声中带领学生走入新课的学习,同时教师配乐指导朗读,师生共读扫清字词读音。紧接着安排小组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疏通重点字词与文意,教师做好主导作用,对重难点字词进行补充讲解。在理解文意方面,以画绘文带领学生再现洞庭湖风雨图与洞庭湖晴日图。最后,开展探究活动深入了解主旨,如可以“如果滕子京想在新修的岳阳楼上粘贴此文中的诗句,请学生推荐三句金句”的小活动或将《岳阳楼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进行比较阅读,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相信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将逐渐拉近师生以及师生与古诗词文本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

(二)内化“情”的共鸣,构建教学情感纽带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需要内化“情”的共鸣,构建教学情感纽带。

1. 进行“情境再现”,激活古诗文的情感内核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还原,带领学生感受古诗文“情感基调”。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通过还原苏轼人生活动路线的小活动,带领学生感悟苏轼人生境遇,体悟诗人在佳节团圆日因被贬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奠定诗歌悲情的基调。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氛围,创造古诗文“相符情境”。在《水调歌头》的教学中,通过配乐与音频,营造出中秋佳节独处的寂寥氛围,创设出诗人苏轼在圆月下孤独寂寥、举杯对月的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朗诵等手段入情入境。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体验活动,体验语文“意境情感”。在《水调歌头》的教学中增设体验活动,通过“如果我是苏轼”等活动让学生演绎苏轼,让学生在演绎中切身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在“声情并茂”中提升教师示范的情感表现

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情感力。也可以通过古诗文诵读技巧指导,引导学生“情感结合”,理解情感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设置“表达训练”任务,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情感调动,通过示范引导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朗诵,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指导学生朗诵技巧,如重读、停顿等,让学生开展男女生朗诵、组与组接力朗诵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师生在“声情并茂”中读出情感,读出对诗文的理解。

3.“互动共创”,建立学生情感的交流桥梁

以分组表演,增进生生“情感交流”;以情感分享,增强“情感共鸣”;以互评反馈,提升“情感表现”。

(三)拓宽“教”空间,追求教学整体效果

古诗文教学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空间上进行延伸,要学会拓宽“教”空间,追求教学整体效果。

1. 举行“多样性”古诗文校内活动,创造浓烈氛围

举行古诗文“微活动”,营造轻松氛围,激发热情。微活动的目的在于能够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累积、叠加学生听说读写多种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稳步提升古诗文素养。如可以开展十分钟限时背默、早读次次清、课前三分钟花样背默活动,还可以常组织以图绘诗文、唱曲、古诗文新编微写作等微活动。这些活动灵活易开展,又能极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写景类古诗《天净沙·秋思》《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可以开展以图绘诗微活动,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写景类散文可以开展以图画佐文微活动。再如《石壕吏》和《卖炭翁》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等可以进行故事新编等,锻炼学生写作创新思维。微活动激励着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在小组协同合作中共同感悟古诗文的诗意。在班级或年级创办古诗文“诗社”,分享学习心得,提升技能。诗社的开展需要教师首先开展古诗文写作教学指导讲座,传授学生古诗文创作技巧;定期布置“诗社”主题创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分享作品,定期遴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公众号、朋友圈等现代化平台发表学生作品。开展古诗文“竞赛”活动,汇聚多元文化,展现才华。古诗文教学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年级或全校内举办阶段性古诗文竞赛活动。如举办古诗词飞花令、古诗文默写比赛、绘制古诗文书签、诗歌沙龙、诗词创作大会、诗词文人解读等,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进行古诗文诗歌主题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进行古诗文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古诗文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拓展古诗文教学的广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可以“融合”历史学科,理解古诗文内涵。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背景支架”,了解古诗文的文化背景。学生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经历、创作环境进行搜集,课中互相介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如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了解“三光政策”“平定西夏”等历史事件,能加深学生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的理解。融合音乐学科,通过吟诵、唱曲抒发情感,提升语言感知。如《蒹葭》《关雎》《水调歌头》的编曲都好听且容易吟唱,唱曲是语文与音乐的跨学科结合,课堂中引入音乐,更容易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美。融合地理,探索诗人文人的人生轨迹,拓宽语文视野。如绘制苏轼、刘禹锡贬谪路线图等,加深学生对古诗文背景和情感的理解。

3. 开展一系列古诗文户外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积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明确语文活动除了在校园内开展外,是可以走向文化场馆、旅游景点,到社区、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开展古诗文学习活动。如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文活动,站在校外的舞台上演绎诗情。可以开展古街采风,与文人诗人开展跨时空对话。教师亦可结合教材与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如在惠州可开展苏轼诗歌专题,带领学生前往惠州西湖苏东坡故居品东坡文化,可以走进水门桥、朝京门等历史老街寻找古诗文足迹等。

四、结语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文为研究对象,有效进行初中语文古诗文活动设计,从“拉近”“内化”“拓宽”三大途径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模式,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正确看待人生,愿意担当责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