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王茵摘 要:文章概述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接着,文章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实施主题阅读教学。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通过围绕特定主题组织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因此,探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概述
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着重强调以教学主题为核心,将相关的阅读材料、问题、活动等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且系统的学习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灵活选择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精心组织成一系列围绕主题的阅读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不仅着重培养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还致力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该模式也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多元感知、自主学习、评估与反馈、贴近生活、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特点。
二、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通过精心围绕特定主题组织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到更丰富的信息和文化背景,进而提升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主题阅读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搜寻和阅读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二)培养跨学科思维,塑造良好品质
教师通过围绕多样化的主题展开阅读教学,使学生不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还能在故事中触及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主题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系统学习,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文本类型,拓宽阅读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包容性。此外,主题阅读还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比较、分析和综合不同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选主题,明确阅读导向
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精选主题并明确阅读导向是至关重要的首要步骤。教师应清晰地设定阅读导向,即通过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聚焦于主题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构建起系统的阅读认知框架。
例如,围绕“自然与人生”这一主题,教师可以精心筛选一系列与自然、人生哲理紧密相关的课文,如《白鹭》《桂花雨》等。在精选主题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阅读导向,设定具体的阅读目标和任务。以《白鹭》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关注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白鹭的优雅姿态,进而深入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白鹭的形象中汲取关于人生的启示。这样的阅读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构建起系统的阅读认知框架。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还可以整合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引入与主题相关的诗歌、散文、科普文章等,形成有机的学习序列。在“自然与人生”主题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珍珠鸟》一文,该文通过讲述人与珍珠鸟之间的温馨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生命之间的微妙联系。
(二)分层阅读,提升阅读深度
针对不同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阅读任务,形成阅读层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阅读水平上得到提升。通过分层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主题,从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到分析文本结构,再到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价值,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以小学语文《搭石》为例,初步阅读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如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述搭石的句子,初步感受搭石的作用和重要性。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细节,理解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搭石不仅仅是一种方便行人的工具,它还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将搭石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联系起来,理解搭石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将阅读与生活紧密结合。此外,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让他们尝试自己总结课文主题,或者进行创意写作,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个性化表达。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三)互动讨论,深化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主题阅读”的策略,互动讨论是深化阅读理解的重要一环。它鼓励学生围绕阅读主题,积极发表个人见解。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不仅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本,还能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提出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瓶颈,拓宽思维视野。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经历从荒凉到生机勃勃的变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作为引导者,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巨人的行为是否完全合理?我们能否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他的行为?”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文本,并学会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判断,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丰富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要求教师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引导学生将阅读触角延伸至课外,推介相关主题的书籍、文章、视频资料等,构建出一个立体、多元的阅读网络。同时,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意写作、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实践活动,从而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推荐一系列与圆明园紧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借助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毁灭的沉痛历史。在这一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创意写作、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胡爱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6).
[2]田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考试周刊,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