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

作者: 何瑞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整本书阅读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文章以中年级学生为对象,以《格林童话》为例,探究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分析如何在中年级阶段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关键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格林童话》为例,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出发,探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讨论如何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定位学生阅读能力,明确阅读指导方向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不满足于直观的图像和文字的表层含意,他们喜欢阅读能开阔视野的书籍,带领他们去深入探寻熟悉或陌生的世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情节,特别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阅读实践策略——以《格林童话》为例

统编版三年级教材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等著名童话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这些童话中有许多奇妙的人物、神奇的事件、不可思议的场景。我们选择《格林童话》展开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了“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边界”三个任务群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走向深度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的任务群策略

1. 合理的童话情境的创设,是儿童能够真正走进童话世界的关键

在导读课中,教师通过讲述《格林童话》中的某个精彩片段或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以《灰姑娘》的导读为例,在引出故事后,接着选择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讲述,在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停顿下来,比如当灰姑娘穿上礼服准备参加舞会时、当午夜钟声即将敲响时……让学生猜测:“灰姑娘在舞会上会遇到谁呢?”“当午夜钟声敲响时,灰姑娘会怎么办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播放《灰姑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童话世界的奇幻和美妙。这种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提升阅读能力的任务群策略

1. 厘清故事内容

(1)词语“宝藏”探索:虽然《格林童话》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情节、角色和背景,但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元素或主题,这些元素或主题在多个故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从故事中挑选出关键词汇,如魔法、善良、勇敢、幸福结局等,把《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简单分类,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梳理,加深阅读内容的印象。

(2)故事分享会:定期举办故事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还可以以“故事接龙”的形式,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教师给出故事的开头部分,每组轮流讲述故事的一个片段,学生依次接龙讲述。每名学生基于前一名学生的内容创编新的情节,使故事得以延续。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一次接龙后,共同讨论和完善,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

2. 品味语言风格

《格林童话》中的不少故事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在推进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风格,体会这样的表达是如何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在读《渔夫和金鱼》时,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诗歌韵律和民间谚语。读《白雪公主》时,“小镜子,小镜子,谁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也能让人感受到童话中语言的韵律美。

3. 感知人物形象

(1)角色故事卡片:《格林童话》塑造了很多鲜明的童话形象,让学生根据角色特点制作故事卡片,列举如:名字、性格特点、经历的事、最终结局……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正反派角色卡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说说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学会区分善恶美丑。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在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格林童话》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扮演角色,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以及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和变化。活动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反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加深了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三)拓宽阅读边界的任务群策略

1.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的方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完《格林童话》后,组织学生从“善良、勇敢、幸福结局、动物角色”中选择主题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或续写某个故事情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学习构思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再尝试生动地表达。最后把作品制作成“班级童话集”,由学生制定书名、制作目录、设计封面、绘制插画等。

2. 在读《白雪公主》时,引导学生与《海的女儿》进行比较,探讨两个故事在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从读《格林童话》,延伸到共读《王尔德童话》《爱丽丝漫游奇遇记》《中国童话故事》,让学生发现童话的无限魅力,在无形中构建起了自己的文学地图,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3. 结合美术课,进行跨学科融合。如根据《格林童话》中的角色或场景绘制插画,画出自己眼中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从童话的文化底蕴入手,用童话的内容美引出童话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创作和欣赏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艺术素质。

三、实践策略的实施细节与注意事项

在实施上述实践策略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小书虫”,教师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让他们深入探索;对于阅读水平还相对较低的“小萌新”,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他们也能在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获得进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应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教师要传授阅读策略、提供阅读指导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一步步掌握阅读技巧,深入思考文本的奥秘。最后,定期给予学生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反馈,这是激励学生爱上阅读、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在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的同时,也要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此外,也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共同进步,一起在阅读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激发兴趣、深化情感”为前提,以“循循善诱、步步深入”为指导原则,在任务群的框架下精心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巧妙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整本书的阅读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群的驱动下逐渐沉浸于深度阅读的状态,充分体验阅读的魅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2021(49).

[3]吴彩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策略和实践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