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校家社共育小学生劳动素养新路径

作者: 陈文簪

摘 要:在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需要真正构建校家社协同实施的机制,探寻携手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大石礼村小学通过全域融合,把劳动教育的校内、校外场所融合起来,让教师、家长、校外专家等都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过程,以此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校家社共育;劳动教育;劳动素养

一、劳动园地建设共育

我校的小农田叫“礼志乐耕园”,秉承“承礼明志  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树立“礼志”教育品牌,明晰认知而尊重劳动,明确践行而体悟劳动,明白反思而崇尚劳动,明理入心而热爱劳动。我们希望全校师生都可以在园地里快乐耕作,收获满满。

(一)合理布局种植地块

我校划出专门的地块用于开展种植活动,小农田总面积为308m2,种植面积为96m2。园地布局科学,光照充足。科学的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而且我们将高耗光作物与低耗光作物互相错开种植,充分利用了农田的光照资源。园地土质条件好,土壤肥沃,使用优质花泥,能很好地供应养分;有机质含量高,通水性良好,保肥性强,适合种植农作物。

我校共有12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农田。园地规划合理,善用每一寸土地,长方形的形状设计方便耕作。园地标识清晰,小农田的入口标识园地名,每个班的小农田有班牌标记,园内有安全提醒标识和警示牌。农具摆放处有标识,分类清晰。从总体来看,我校的小农田面积虽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整洁美观,种植品种繁多,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二)保证场所安全便利

我校的小农田消防设施齐全,注重用水安全,安装了警示牌,农具摆放及管理规范,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这既方便师生使用设备开展活动,又能保证安全规范种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园地内人行道平整宽阔,建设时采用了水泥含量高、透水性强的材料,能很好地防积水、防滑倒。欧继全老师是我校的专职劳动教师,专业性强,种植经验丰富,能有效地根据节气和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种植农作物。

(三)备齐种植设备设施

园地的种植工具有手套、铁锹、锄头、撘架竹条、手推车、软水管等,浇水、施肥、光照调节等设施齐全有效。

(四)融合校外专业指导

我校在劳动教育方面,一直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有幸与文化德育活动基地(劳动实践)广州至信药业进行实验校结对,通过至信药业的专业化指导,加强学生对于中草药的认识,从而产生尝试种植中草药的浓烈兴趣。这些农作物在师生的精心照料下,长势旺盛,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劳动成果。

(五)建立家长参与平台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我校搭建了农业数据平台,平台可以收集和整理小农田的相关数据,实现农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农业科技最新动态、专家知识等,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劳动评价来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形成。

二、营造全员劳动氛围

(一)联合劳动教学活动

园地内有12块小农田,分别交由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和全体教师管理,地里种有小麦、甘蔗、黄豆、玉米、番薯、荷兰豆、西红柿、包菜、油麦菜、木瓜、花生、艾叶等。在小农田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相对独立地完成栽种、翻土、除草、移植、施肥、浇水、采摘等劳动,一、二年级的学生则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从松土、播种、除草、浇水、施肥、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到成熟后采摘做成美食,大部分流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家长负责烹饪指导。在教师、家长的配合下,通过对小农田的管理,学生了解大自然,体验劳动收获的乐趣。

一年来,由学生种植的农作物迎来大丰收,并且结合烹饪课协同进行,学生学会了做玉米羹、黄豆焖猪蹄、西红柿炒蛋、手撕包菜、木瓜排骨汤等美食,动手能力和劳动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结合劳动传统文化

在我校的劳动教育中运用二十四节气,学生不仅可以依据节气了解更多的农耕知识,学习掌握农耕技能,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校园劳动氛围,感受节气的奇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春生:种植日记,基地观察,感知“耕”的行动,巧播节气常识支持“耕”;夏长:童耕趣事,悉心养护,激发“耕”的兴趣,深掘童耕技能维持“耕”;秋收:果实档案,工具操作,掌握“耕”的要领,加工成果体验推进“耕”;冬藏:守护行动,三式评价强化“耕”技能,乐享文化浸润传承“耕”。

三、同心同向,共建共享

在学校里,劳动教育并非纸上谈兵,为使学生能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乐趣,学校开展种植专家进校园实地引领,春天播种、挖土、施肥,浇水;秋天收获,拔萝卜、摘黄瓜……每位学生都能化身“小农夫”,在种植活动中得到学习、劳动、体验、探究的机会,并感知生命的成长。此外,通过利用学生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作为食材,我校邀请家长一起开展“我是小厨神”专项教育活动,根据每个班收获到的农作物,通过炒、炖、煮、炸、烤、蒸、焖、凉拌等方式,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加以创新,同时学习食物营养搭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每月在班级内进行成果交流活动,每学期末在学校内进行厨艺展示。学生能够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劳动习惯。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让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协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