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岳毅摘 要:随着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内容,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究科学教学措施,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文章分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情况,应用创新教育理念,设计科学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4-0115-03
生物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高中生物学教师授课时,要结合学生成长实际情况,形成良好学习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师从教学方式,目标设计等不同方向出发,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自信心,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切实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育概念
高中生物学教育内容有一定难度,容易出现教师虽然给学生讲了许多知识内容,但是学生学习效果依旧达不到要求的情况。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措施,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学习自信心。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认识到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动态进行的,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拓展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路径。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有着实用性的特点,教师要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避免传统教育理念对学生形成桎梏,限制学生成长,切实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 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兴趣
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关键时期,教师通过生物情境的创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确立,通过教学兴趣的激发可以为学生带来实质性帮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提高。
(二)帮助学生增加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生物知识框架。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采取娱乐性、趣味性的教学措施,将单元知识框架有效总结,从而实现高效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难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措施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方向,从而实现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优化学生学习气氛
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培养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充分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学生呈现的差异化特点,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高考带来的压力,但是也不能完全被应试教育理念所支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等措施,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提高生物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三、 高中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学习气氛枯燥
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气氛,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内容有极大的影响。枯燥感的形成,长时间容易让学生排斥生物知识学习,不符合教学发展理念。在情境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积极重视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应用,采用趣味化教学措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投入生物学实践活动积极性。
(二)教师教育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确立,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向。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学习注意力,影响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好奇心,减少学生生物学学习压力。
(三)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缺乏天赋,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重复刷题等措施,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教师要积极反思,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释放出来,从而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四、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束缚。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实现高中生物学深度教学,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理念,丰富学生学习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见的学习方法,教师为了保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需要明确小组划分原则,将班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分组。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保障每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其次,为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担任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最后,实施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尊重所有学生,给予班级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二)利用实验创设情境,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很多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如何利用生物学实验辅助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核心素养培养十分重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来得出实验结果,从而保障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吸收。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酶的作用与本质”相关知识内容过程中,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同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氛围,确立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教材实验内容,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增强学生实验参与感。同时,教师要避免学生盲目操作,规范学生实验行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思考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问题引导措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主动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生物知识主动性,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科学猜想。教师给予学生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问题引导教学措施,可以有效诱发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免疫条件”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将问题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免疫调节?”“对人体有何帮助?”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教材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等多项内容,提高学生探究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
(四)评估系统的优化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个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以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价为例,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育改革相应要求,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上,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通过多样化评价措施的应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上而言,教师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还需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客观。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总结性评价措施,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和学生,从而一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五)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实验措施验证教材理论,所以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将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植物调节剂应用”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农业中孕育植物的措施。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应用,提炼有效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分析和研究,掌握植物生长调节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方法,产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欲望,同时给予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的机会。
(六)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高中生物学知识内容有明显的实践性,和生活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将生物学教材知识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通过导入教材知识内容方式,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教材知识内容的吸收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人体生长相关内容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在提出问题之后,讲解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对细胞分化基础知识的掌握,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从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认知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增加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形成。高中生物学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素养和探究意识出发,形成探究,实践良性循环。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实验方式进行验证,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合作和探究,分析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学科宏观意识,构建学科知识大纲基础,提高学生自身概括能力,养成所学知识习惯。教师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生物知识的水平。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概况总结过程中,将不同知识进行组合和探究,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五、 结论
高中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落实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新方法、新理念,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和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随着教学创新理念的融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为生物学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邹美娟.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2(6):44-46.
[2]穆耶赛尔·伊敏.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会议论文集(一),2023:95-99.
[3]冯禹煊.高中生物学“生·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探析——以必修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为例[J].创新教育研究,2024,12(10):533-538.
[4]杨娜.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