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举措与实践

作者: 王志华 杨二龙 孙巍 王凤娇 张军 刘音颂

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举措与实践 0

摘  要:以石油与天然气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别从思政育人、研究生培养方向、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人才队伍以及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出发,探讨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路径,明确石油天然气产业全链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建立新时代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质控标准。建设经验和做法助力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升,同时具有在同类高校推广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特区;研究生教育;优势学科;新时代;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7-002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the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optimizes and re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zones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direct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utor talent team and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whole chain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d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practical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The effectiv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special zone can be extended and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petroleu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can also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other geological and miner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ergy 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mprove the training level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and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also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special zone; postgraduate training; advantage disciplines; new er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推动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油气资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石油企业肩负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助力国家能源体系向低碳转型的责任,而这些离不开研究生教育事业来释放人才红利、支撑科技创新活力。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和主要力量[2]。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依然存在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现象。基于此,本文以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为目标,优化面向油气增储上产和能源转型双轨发展需求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方向,探索建立新时代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质控标准,以期构筑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新高地,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  优势学科概况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一个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技术与装备高效地钻探地下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并经济有效地将地层中的油气开发到地面,并安全地实现油气分离、计量与输运的工程技术领域[3]。该学科主要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下渗流理论和技术、开采理论和技术、油气分离理论和技术、油气净化加工理论和技术以及油气输送理论和技术。东北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依托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三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

(二)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目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须具备宽泛的知识范围和较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须定位于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这一发展方向[5]。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对创新型研究生的需求在于具备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立足新时期创新驱动高效、高质、安全和绿色发展的油气产业,即在培养素质品格方面,具备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三)  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区建构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特区建构旨在建设本学科人才培养标准,形成适应新时代能源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以我校油气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等具有鲜石油特色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导师团队管理、科研实践和国际合作上给导师和学生更多的学术自由,以促进该领域人才创新发展。推动以德为先,知识、能力、素质兼备,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供给。

二  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发展路径优化

(一)  思政育人体系全面化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构建立足行业特色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6]。坚持示范引领,丰富课程建设新内涵;坚持特色引领,开辟思政教育新途径,从而构建起体现时代要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传承龙江“四大精神”、开展“五色教育”,将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科技自立自强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和指导培养全链条。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库,选树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7]。

(二)  研究生分类培养方向精确化

紧密结合油气增储上产和能源转型双轨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常规、非常规油气探勘开发、智能油气田建设及绿色低碳技术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能力培养体系,优化重构石油天然气产业全链条体系化研究生培养方向,布局精准对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结构。

(三)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特色化

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打造专业课程、素养课程、在线精品课程、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课程和建设优势学科系列教材等全面构建研究生理论教学体系,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8]。基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优势学科研究生培养特区的培养定位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依托线上优质资源,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依托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与企业专家共建系列课程和教材。

(四)  实践教学资源多样化

加强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考核,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以校企合作项目为牵引,通过人才培养、校企课程、教材建设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深化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模式改革。按照《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要求,整合现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的资源,发挥行业人力和资源优势,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实现校内校外、多级联动机制,不断丰富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  导师队伍培养制度延伸化

聚焦国家能源战略,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支撑,依托提高油气采收率、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突破地域发展瓶颈,加速“人才特区”建设,创新“引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时代高端人才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导师队伍建设,突破导师体系、梯队建设瓶颈。

(六)  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多元化

针对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同程度扩大,石油天然气行业易受到国际环境、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生培养也需要建立与油气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培养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在探索建立石油特色领域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建立高效的研究生过程培养质量监控体系[9]。如图1所示,加大校内自我监控力度,构建适合于油气特色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三  以学科为依托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  注重目标导向,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出发,制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0]。立足培养学生的技术和非技术能力,在思想政治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及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方面全方位反映研究生毕业预期达到能力的要求。多渠道面向社会、深入师生宣传、宣贯培养目标,保障培养目标的实施和达成,并通过内外部问卷调查、校友平台交流、用人单位走访等形式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指导培养目标的修订。

(二)  强调实施路径,优化特色课程体系

在学科交叉与渗透日益凸显的今天,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11]。覆盖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各二级学科培养方向,设置“三类别”“五模块”“一衔接”的课程体系,加强了课程基础,提高了课程综合化程度。充分发挥学科导师的学术长处,将前沿的学科理念和知识传授给研究生。同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以课程体系设计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修)订,并联合进行方案设计类、法规类、软件应用类课程授课,助力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石油天然气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三)  立足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