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制图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者: 黄瑛 柴睿莹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制图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0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院校推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当前高校机械制图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痛点问题,以本校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联合办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为目标,从机械制图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与师资建设等方面开展改革与创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与理想信念等融入到机械制图双语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探索并构建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制图双语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机械制图;双语教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033-0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s growing day by day. Implementing bilingual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commonly existing pain points in the current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raw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of the joint educational program between our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Alabama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ilot project, and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op-notch talents with a patriotic spirit and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are carried out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ode, course assessment,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rawing. Patriotic feeling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and ideals and belief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rawing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thus exploring and constructing a new chapter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raw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bilingual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system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拔尖人才的基石与依托[1-2]。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外语教学,而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文化内涵的融入。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解决和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工程项目以及科研合作等领域都面临着跨国合作和交流的需求,掌握机械制图双语能力的人将具有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显著的职业竞争优势。国内许多大学在机械制图学科领域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虽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该课程知识点多、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仅用中文教学时,学生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与掌握,双语教学模式的引入,尤其是直接进行沉浸式的双语教学,增加了课程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再加上目前市场上双语教材和辅助资源的匮乏,以及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师资能力、教学设计的不足与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针对以上困境,基于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组以贵州大学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联合办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机自”)专业为试点,深入开展了机械制图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旨在探索适合贵州大学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等最佳匹配的机械制图双语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推动本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步伐,为其他高校的机械制图双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校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一  构建“三位一体”的机械制图双语课程新体系

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机械制图双语课程新体系,并在教学设计中,把爱国主义、工匠精神与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机械制图双语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既具有“能”,又拥有“德”的国际化拔尖人才。

在知识传授层面,以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制图双语教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修改教学大纲与课程计划,精准定位机械制图双语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主题,培养学生在深入理解我国机械制图原理、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了解国际标准和规范,促进本土技术与国际标准的融合,推动制图规范的统一和标准化发展。

在能力培养层面,设计实践项目,包括中外合作实践项目,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工程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师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设计交互式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实践,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价值引领层面,分享实践案例,展示工程图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调进行工程图设计和应用时的伦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4]。

二  优化双语教学资源

双语教材和辅助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专为双语教学设计的教材数量有限,许多课程不得不依赖翻译版或直接使用全英文教材,这些教材往往无法与国内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相匹配,导致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内容。本课题组在参阅大量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机械制图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双语教学的目标进行了优化整合,自编了机械制图双语教材,采用了中文和英文奇偶页的排版方式,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皆可使用,并结合本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械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实践,修订和完善教材的部分章节,通过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教材的适配性和可读性。此外,还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优化了案例库和在线学习平台来丰富机械制图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源。

三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双语教学实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对机械制图双语教学质量的影响深远,选择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组讲授中外合作班机械制图双语课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他们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能够在中英双语之间自由切换,能很好地平衡课程知识和语言训练。仍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法,一方面,引导青年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学习国际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提高国际素养[5];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专家学者,优化教师队伍。

四  改革教学和授课模式,实现教与学的高度融合

教与学的高度融合,能够使教与学双方的效果最大化。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教师应注重“教”与“学”的融合,采用多种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果[6]。这就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以教为先”的课堂教学观念,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种“以学为先”的新型课堂学习模式。把传统单一理论教育的课堂变为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和解决难题的课堂,以便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对双语知识的掌握能力[5]。

(一)  改革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语言水平影响其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积极性[7]。在双语教学中,根据英语的使用程度不同,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分为三种类型:术语引导型、交叉渗透型与完全浸透型。其中,术语引导型是双语教学的基础模式,其特点是以中文授课为主,工程术语及关键概念以英语呈现,适合于英语基础薄弱的教学班级;交叉渗透型是一种中文和英文交替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有计划地在不同环节切换语言,以平衡内容理解与语言训练,适合于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学班级;完全浸透型教学模式全程采用英语进行授课,通过全英文的课堂讲解和教学资料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

贵州大学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联合办学的中外合作班的大部分课程由美方全英文授课,还有许多有关专业的英文讲座和英语交流,相比于机械工程学院本部的机自班,有更多的英语提升机会和语言环境,具备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统一采用沉浸型授课模式,机械制图课程中专业术语的高密度出现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许多学生因听力与阅读理解问题无法跟上教师的全英文讲解,也无法正确理解授课内容,从而对机械制图双语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本课题组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中外机自专业分为A班和B班,对于英语水平较弱的B班,上学期先采用术语引导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术语的反复使用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下学期逐步过渡到交叉渗透型授课模式。而对于英语程度较高的A班,上学期先采用交叉渗透型教学模式,平衡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英语能力的提升,下学期逐步过渡到完全浸透型授课模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二)  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的双语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与适应性,教学设计往往过于单一或缺乏针对性。一些课程简单地将传统教学模式套用到双语教学中,仅在课程中加入部分英文术语或将教材翻译成英文,未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对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本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线上发布预习内容,引导学生预先了解本次课即将讲授的课程知识点和专用名词等,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课中采用启发式、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拓展,并在案例中加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辅以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教与学的高度融合。课后完成相应习题和大图作业,并开展线上答疑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图学及机械设计相关的竞赛,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