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谢伟

摘  要:在现阶段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塑造大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便于渗透思政元素,有利于创造真实、自然的思政素材,并有利于获得高效的课程思政效果。通过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与基层党组织生活有效结合,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穿插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课程思政思想,最后在教学评价中贯穿课程思政,从而完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最终在完成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课程思政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物理;课程特色;实施策略;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180-05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haping the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elf-evident. The course "College Physics"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facilitating 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reating authentic and nat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and achieving efficien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s. By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activities with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life, teachers'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heoretical level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Physics" course can be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can be interspersed in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of the course can be permeated. Fin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evalu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Ultimately, while completing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knowled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e truly integrated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ultivating correct worldviews, outlooks on life, and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llow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o have a subtle educational effect.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s;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尤其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重要性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显然,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现阶段,高校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要让各个学科的专业课教师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程与政治理论课程同心协力,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学科专业课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平台,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符合学科特点的思政元素,达到多重育人、多角度育人的目的[2]。此外,课程思政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不仅有助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大学物理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部分,研究尺度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内容丰富且逐渐深入,是人类几百年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总结,也是理工科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正是他们逐渐增加阅历、认知社会、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物理课程涵盖的基本理论可以渗透到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是众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所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规律,通过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以大量实验作为支撑,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辅助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也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在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物理课程还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物理学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加入新的物理概念、原理、技术以及现代物理学相关前沿科技的介绍,如纳米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尤其反映当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得学生了解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而,大学物理课程还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课程内容经常与其他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如化学、材料学、机械动力等,可以拓展学生对现代物理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说,大学物理课程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上述因素都是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也是选择大学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载体的典型优点,有利于将课程思政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贯穿整个课程。本工作首先对上述优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利用大学物理课程作为载体,渗透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旨在为同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载体的优势

(一)  丰富的优秀思政素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沃土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的客观对象尺寸跨度非常大,从宏观浩瀚的宇宙空间,到微观微小的基本粒子,横跨了宏观、介观和微观,同时涉及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诸多领域。特别的是,大学物理课程是以实验研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每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都蕴含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哲学,更加体现出大学物理课程中弥漫着的科学气息。大学物理课程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物理规律,往往都紧密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环环相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基本物理理论和相关技术,都是古往今来的自然科学家们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发展凝练的科学成果,这其中蕴含的科学家典故、科学家精神更是优秀的思政素材,更是年轻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大学物理实验部分,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安全守纪、团队合作、协同创新、严谨治学的实践平台。因此,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天然地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这为大学物理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沃土。

(二)  自然客观的思政素材,有利于获得高效的课程思政效果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中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术,均来自于自然科学家们几百年来不断的探索。物理学延伸出的工程科学,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生产、生活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在介绍物理概念及相关理论时,一般会穿插与理论相关联的应用场景或应用领域,在讲解中可以很自然地将实际社会生活中包含的思政要素引入课堂[3]。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思政内容,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共鸣,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这种摆事实、讲道理、重思考的课程思政渗透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起到较好的育人育才效果[4-5]。

(三)  大学物理实验是实践课程思政和检验成效的平台

大学物理课程延续了物理学知识理论的发展历程,是基于实验探究的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现阶段理工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门实践课,充分利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育,留下“第一印象”,对其后续的课程学习、思想成熟、人生规划均具有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物理实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需要仔细观察与深入思考,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践课程的平台,在实验过程中随时随地、游刃有余地开展多方位、多主题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四)  大学物理课程受众广,有利于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会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也是理工科的基础必修课,涉及到众多学科和专业领域,如物理、工程、材料科学、医学、教育学和生物学等。最近有些综合性大学还开设了针对于文科、艺术、商科的大学物理课程。因此,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较为特殊,对各类专业具有普适性,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具有量大面广、意义深远、事倍功半的优势[6]。通过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不同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教育工作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良好方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