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杜娟 王琛 刘佩杰 马国红 刘丽琴 王友利
摘 要:该文针对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研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T/CEEAA 001—202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及数控技术课程特点,重构课程教学目标;系统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该文从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思政考核体系及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方面探究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为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元素;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185-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NC technology courses. Based on thi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NC technology courses 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lin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CEEAA 001-2022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NC technology cours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s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the system has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hem with the course conten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essment system, and enhanci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majors.
Key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数控技术是现代重要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是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化和高自动化的数控设备的核心技术,数控机床是柔性化、智能化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已越来越普遍研制和使用数控设备。在我国众多大专院校中,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机电专业类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核心课程。数控技术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石,是培养大国工匠及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实践。开展基于数控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对培养我国德才兼备、具有高水平工程能力的高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数控技术课程思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将理论和实践知识灌输给学生,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对学生思想政治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如下。
(一) 数控技术课程思政规划未系统形成
数控机床是融合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精密检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技术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宽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机电、机制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课,而该学期也是学生考研复习最关键学期,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考研复习中,因此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出现逃课、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学生在学习选择上表现出的功利性以及诚信意识观念薄弱,反映出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等思政问题,因此,加强本科生思政教育迫在眉睫。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将专业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已成为思政教育实施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讲解中,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花絮或实际加工案例等,通过这些小花絮或加工案例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然而,如何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实现同行同向,构建全方位、全要素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研究中,对课程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缺少科学、明确的思政计划与规划[2]。
(二) 思政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往往认为在讲课的时候聊一聊名人事迹或一些著名事件就认为是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或者为了体现思政教育,生搬硬套一些与专业知识紧密性不高的思政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思政元素挖掘动力,只重于形式,浮于表面,不重视其重要性,没有将课程思政元素和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和渗透,难以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目的。为了满足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思政育人”的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要改革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数控技术课程特征和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3]。
(三) 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在思政教育方面,专业课教师习惯地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由专门的一系列思政类课程来完成和实施的,专业课教学只要搞好知识和技能培养就可以了,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考虑到思政教学元素。数控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是在进行教学改革后,数控技术课程由原来的48学时压缩为32学时,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压缩得很紧凑,忽略了思政教学的融入,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评判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时,往往是从讲授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当前,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职责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是实施思政育人的关键[4]。
二 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 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重构
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学生的思政目标未有效重视。根据机械类《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要求,在专业培养目标中不但包含了知识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等德、智、体、美和劳的培养,这与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完全吻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首先需要对数控技术思政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只有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思政目标进行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T/CEEAA 001—202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并结合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课程思政总体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对每一章节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不同的思政目标与章节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
(二)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设计
为了有效实现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目的,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各章节内容进行有机融合[5]。如第一章节,在讲述概述时,以数控机床在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为思政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强国的必要性;通过引入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及东芝事件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发展壮大我国科技,才不会受制于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为思政切入点,通过介绍我国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成就,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各章节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切入点及思政育人目标对应关系见表1。
三 数控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一)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知识为主将内容进行满堂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学效果差,缺乏吸引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新时代下,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因此,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教育资源平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6]。在课前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超星学习通向学生推送与本章节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向学生推送一些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案例,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混合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讲课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课过程中,通过穿插思政案例,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政育人。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线下作业,或通过网络发布线上习题或讨论,来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通过限制答题时间,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行监督;在讨论区,学生可线上留言或提问,教师可在线回复或答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作答情况或提问留言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实验加工操作或仿真环节,通过设置虚拟的加工场景,对学生的迟到早退、出勤、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操作能力以及零件的加工精细程度等分别进行考核,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质量意识、创新及职业道德和规范等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
(二) 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数控技术课程是机制/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过程性考核,大约占比20%,主要内容包括出勤、作业及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试卷形式的考试考核,一般占比为80%,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工程能力,对于思政考核体现得少之又少。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其效果如何,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方法,否则课程思政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课程思政实施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作业、考试及实验环节中,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已不能满足今天的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政考核融入到课程考核中,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6]。依照课程教学目标及工程认证标准对毕业生能力要求,分别针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试卷和实验加工等各环节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例如表2所示是融入思政元素零件数控编程及实验加工的考核内容及评分设置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