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思政育人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任晓莉 张恒慧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思政育人实施路径研究0

摘  要:实践环节思政育人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确保研究生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特点,从明确思政育人目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挖掘实践环节思政元素、构建思政资源库,校企师生协同发力、科学设计思政教学体系,关注实践育人成效、构建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实践环节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推动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政育人改革与实施。

关键词:专业硕士;实践环节;思政元素;思政育人;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189-04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of postgraduates, and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postgraduat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session wa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was to clarify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econd aspect wa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actice session, and bui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pository; the third aspect was to require the joint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fourth aspect wa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was promoted.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ractical ses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我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与培养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应用能力,注重以用为本,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所以,实践环节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1990年开始试办,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至202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进一步展示了国家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视,计划到2025年要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基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实践环节,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生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互为补充,其强调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各种育人要素有效聚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基于自身特色积极开展研究生思政育人实践。如苏州大学高珊等[2]以具体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中山大学张靖等[3]从显与隐、外与内、道与器、零与整和开与闭5组关系出发,对中山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阶段反思,进而提出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哈尔滨工程大学李亮等[4]以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在导航专业课程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研究实践为例,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具体实现途径;等等。但是,就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层次而言,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相对不足[5]。

研究生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概念比较广泛,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活动过程中的思政育人也不可或缺。尤其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6]。

综上所述,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企业实习和社会调研等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路径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家国情怀和服务意识,通过导师的正确指引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三观,对于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把研究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实践环节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

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特点,通过强化和重塑实践目标、深挖思政元素、创新实践过程和完善实践评价等方式,推动实践环节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实践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实施路径和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实施路径和实践模式

(一)  明确思政育人目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在专业硕士培养中,为了帮助研究生获得工程知识应用和研究、设计、实施的能力,设置了大量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理论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目前做得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实践环节思政育人方面,系统地研究较少。综上所述,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帮助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7]。

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政育人,校企导师是主导,最关键的是要强化校企导师的思政意识,提高校企导师的思政育人能力,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培训和交流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和示范教学、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并集思广益形成系列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形式,全面提升校企导师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校企导师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完善实践环节育人顶层设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政课程水平[8]。

(二)  挖掘实践环节思政元素,构建思政资源库

广泛搜集思政元素素材,构建思政元素资源库,将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1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认可、同意与支持,对政治体系的稳定及良性发展非常重要。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环节中,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和集中学习研讨的方式增进政治认同感,例如定期向微信群或QQ群推送政治知识,提升青年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唤起他们了解和参与我国政治生活的热情;通过每周集中学习研讨,让青年学生获取国内和国际政治信息、参与政治交流和讨论,从而增进对政治共同体的肯定、支持与认可。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闲暇时间,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热点话题,如党政要闻、民生福祉、反腐倡廉和国际时事等,增强学生对官方媒体所传递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念的响应与认同[9]。

2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中国5 000多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本质上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培养能够保家卫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家国情怀教育[10]。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适时穿插林则徐虎门销烟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国效力等,并将过去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现代美好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国家强盛是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的最有力的保障。总之,通过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意识,铸造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树立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

3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以理性为核心的、敢于质疑权威的、以客观真实的知识探寻为真理的精神追求,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培养科学精神是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途径,是杜绝学术造假和学术剽窃,防范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保障[11]。在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不定期给学生发送或指导过程中讲述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邓稼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等,通过潜移默化地灌输,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理想信念的统一。

4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具有清晰的认知、高度的认同以及坚定的信仰,并在实践中付诸行动,青年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只有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把自己的“青春梦”和“强国梦”有机融合[12]。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一起过传统节日,和学生讨论交流不同地区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等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祭扫、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等,以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抵御研究生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5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三大核心素养是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信念主要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技能是指职业人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对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在从业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具有正确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等[13]。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即可见的表层的特征,也可称为显性职业素养,仅能占到整体的八分之一左右;水下部分的态度、责任心等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八分之七左右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作为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在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应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需要校企和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具体培养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本行业职业素养要求,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通过本行业的案例教学,进行深入剖析,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安全意识等与行业相关的职业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