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上涨行情远未结束
作者: 玄铁A股本轮反弹行情始于去年9月24日,无论从上涨成果还是牛市氛围来看,仅是恢复性上涨格局,中长期慢牛行情远未结束。
2015年版大幅调整不会重现
截至周三收盘,恒指走出周K线三连阴,较年内峰值缩水5.59%。拉长周期对比来看,恒指、沪综指和标普500平均市盈率在2015年5月底分别约为11.5倍、21.94倍和21.92倍,到2016年2月分别为7.9倍、13.5倍和22倍,最新市盈率分别为10.1倍、14.3倍和27倍。可见,标普500已替代2015年版的沪综指,成为涨幅高、估值高、机构超配比例高的三高概念,步入杀估值行情的概率更大。
美股会跌多深?空头新代表巴克莱周三唱衰,将年底标普500目标位从6600点,下调至5900点。据其测算,特朗普关税战可能导致标普500成分股今年每股收益较此前预期下调,调幅是6%至9%。
蓝筹股补涨夯实慢牛基石
自2009年以来,全球股市进入债务推动型牛市。阻碍牛市延续的最大利空是债务扩张难以维系和通胀高企不堪重负。穆迪研报称,利息支出占美国政府收入之比已从2021年的9%,升至2024年的18.7%,预计2035年将飙升至30%。为避免本土通胀高、国债成本高和贸易逆差高同时成为中长期现象,特朗普新政不得不提前开启人为戳穿美股牛市泡沫的时间窗口。
美股人造熊市隐现,港股会否跟跌?恒指和沪综指年内涨幅分别约为17.1%和0.51%。港股有技术性修正压力,A股年K线和月K线均未摆脱箱体震荡+底部抬高的长期格局,所契合的监管主基调是“无大涨则无大跌”的风险防范优先。
沪综指年内表现远逊于恒指,个股赚钱效应并不差,股价涨幅低、市值低和机构配置低的三低概念领涨。截至周三,年内涨幅和跌幅逾两成的股票分别为1112只和82只,占全A总数之比分别为20.6%和1.52%,隐含政策意图是优先帮中小企解困。
截至周三,中证A50、中证1000和中证2000的年内涨幅分别约为0.87%、6.33%和10.9%,过去十日涨幅分别约为1.01%、
-3.53%和-2.94%,或在预示“小即是美”的短线激进策略暂歇,转向高息蓝筹为上的长线防御风格,从而避开2015年的独跌格局。
A股不会重蹈2015年覆辙,不仅因其仍是三低概念,亦因疯牛氛围远未出现。截至周三收盘,沪综指较2007年峰值缩水45%,较去年9月谷底仅上涨25.2%,行情性质仍是恢复性上涨+超跌补涨。啥是快牛疯牛?沪综指从2013至2015年最多上涨1.8倍,新钱疯狂追高入市。
强势港股担起融资市重任
牛市最大风险为何?是新股和基金在高位火爆发行,成为日后监管升级、股价暴跌和资金撤离的罪魁祸首。备案私募基金在2014年底为7665只,管理资产规模约为2.13万亿元;到2015年6月底剧增至15612只,管理资产规模约为3.78万亿元,6个月里月均发行2750亿元,这些钱多数被套牢在牛市山巅。相比之下,今年2月份新备案私募基金852只,资产规模314亿元,如此冰点市场怎么有监管大棒施压?
同样是IPO市场,港股和A股对比鲜明,政策明牌是让A股休养生息,全力修复“投资市”功能。截至3月26日,A股年内有24家新股首发,共募资149.35亿元。2023年首季有68只新股共募资650.79亿元,2024年首季有30只新股共募资235.6亿元。
缘何监管层严控A股扩容?在于早已另辟蹊径,助力港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去年4月,证监会推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新政。今年年初,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
在“国家队”的加持下,南向资金大举进入港股,年内净流入4233亿港元,周三成交占港股成交总额的41.5%。这是本月港股IPO井喷的底气所在。3月11日,比亚迪实现配售融资净额约为433.8亿港元。3月25日,宁德时代赴港IPO获批,从备案受理至获得备案通知书仅耗时25天,创境外发行备案最快纪录,坊间传闻募资逾50亿美元。同日,小米公告拟通过配股实现筹资净额约425亿港元。
新股扩容在A股为空头帮凶,在港股为助涨利器,如此南橘北枳现象,主因是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趋之若鹜。即使是如今唱空中概股的美银,亦在上月提出中国股市迎来2019年版的“阿里IPO时刻”已至,全球配置中国资产浪潮重现。现在看来,不仅是DeepSeek飞龙在天般证实了中国工程师红利优势,更多是优质新股扎堆上市,让做多中国有了快速便利通道。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