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理念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范亚丽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语文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明显增多。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议论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必然趋势。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议论文写作作为一种需要高度思维能力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议论文写作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论据,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洞。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采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阐述读写结合理念,分析高中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进一步探究读写结合理念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理念;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6-0031-04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但仍存在不成熟的因素,对观点的认知具有盲目性。高中阶段的议论文篇目不仅涵盖了不同的文体形式,还涉及了广泛的主题,从敬业乐业到历史教训,从个人修养到社会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和学习材料。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议论文写作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教育者的关注。议论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深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有效促进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的进阶发展,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读写结合理念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应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 读写结合理念

读写结合理念是一种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读写结合理念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核心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通过阅读,学生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方式和论证技巧,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而写作则是一个将阅读所得转化为个人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学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写结合理念基于多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包括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写作中,而写作又可以反过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认为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二、 高中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每个部分都需要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在写作时,学生需要确保文章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都有合理的过渡和衔接,使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既具有说服力又易于理解,学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实现精准表达。

议论文写作不仅是对个人思维的锻炼,也是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认知,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与他人交流、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想法,并不断练习议论文写作,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当学生的文章得到认可和赞赏时,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不仅体现在写作上,还会延伸到其他方面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二)增强信息整合与处理能力

高中议论文写作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观察和实践收集这些信息,然后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和处理,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信息整合与处理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信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信息的核心要点,并将其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形成有力的论证。

(三)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高中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这一见解。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构建清晰的论证框架,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同时,议论文写作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阅读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依据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断。

三、 读写结合理念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的策略

(一)基础积累阶段

1. 感知与理解

在初始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议论文的基础认知,阅读则是最好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议论文文章,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积累丰富的素材,拓宽视野,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论据支持。课余时间内,教师可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或者富有思想、哲理的书籍,如《见证》《我坚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让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并且做好摘抄。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当前具有时代性以及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补充新内容,摘抄、整理富有内涵的句子,或者是记录一些经典案例。尤其要选择品读议论性的、时评性的文章,对作者寻根问题的思考深度、力度、广度加以感受以及积累。

在学生对议论文具备一定的了解基础后,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内阅读,进行素材的积累,并且要做到学以致用;借助一些好的文本,让学生加以论证,使学生积极地深入思考以及表达个性化的见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劝学》,作为荀子的作品,讨论了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和方法。在该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边读边标记出生字词、难理解的句子,以便后续讨论,让学生对《劝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深入理解打下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作者、写作背景、主要观点等;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题或选择题,帮助学生快速提取信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论据使用、语言特点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划分,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论证方式;共同找出文章中的论据,分析这些论据是如何支持论点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精炼、准确等。

2. 口头表达训练

立足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如课堂讨论、辩论等,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采用写作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撰写议论文,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在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劝学》议论文教学达到感知与理解的教学预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劝学》中的论证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层层递进、举例论证等方式来支持其论点的;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如“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论证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构建合理的论证框架。教师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炼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模仿与练习阶段

1. 模仿范文

好的参考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议论文范文,作为模仿的对象。教材作为主要辅助材料,教师从教材、教辅资料或网络中筛选具有代表性、论证严密、语言精练的议论文作为范文,确保范文涵盖不同的主题和论证方式,以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模仿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范文的论证结构、论据使用、语言风格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段落划分、论点提出、论据支持、论证方式等。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受限。对此,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或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范文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范文的论证结构和语言风格,模仿写一篇类似的议论文,鼓励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尝试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使文章更具个性。

例如,在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议论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阿房宫赋》的论证结构和语言风格,为模仿范文打下基础。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明确《阿房宫赋》的主要观点、论证方式、论据使用以及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划分、逻辑层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 实践写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设计不同主题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如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科技发展等,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简要的写作指导,如,如何构建论证框架、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等;在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进行细致的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综合思维以比较为基础。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有关的旧课引起回忆。教师给出与《阿房宫赋》主题相似或相关的议论文题目,要求学生模仿《阿房宫赋》的论证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写作。教师根据《阿房宫赋》的主题,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议论文题目,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奢侈与节俭的辩证思考”等,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论证。教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简要的写作指导,如如何构建论证框架、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据等,并结合《阿房宫赋》的论证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进行细致的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学生爱用比赛的方式提升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次以《阿房宫赋》为主题的议论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或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点评和打分,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将优秀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动力。

(三)深化与拓展阶段

1. 逻辑思维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写作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论点,合理组织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确保文章结构严谨、逻辑连贯;同时,引导学生对议论文的逻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如何紧密衔接,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构建等。

例如,教师讲述高一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议论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大学之道》中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具体的例子或情境,让学生练习逻辑推理,如分析文章中提到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逻辑链条,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逻辑思维,确保文章的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