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许显梅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持续变革,各种新型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其中学习任务群因优势特征较多,如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文章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学习任务群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其中包括驱动性、开放性以及辐射性学习任务群等,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以期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6-0035-04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汲取语文知识、获得阅读技能的重要渠道。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其中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手段单一,是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的阅读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欠缺,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深入分析并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策略,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概念界定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真实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规划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习任务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基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以教材内容为导向,设计科学且富有层次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积极交流、深度探究的空间,促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学习任务群划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指的是,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为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学习任务,将基本阅读技能以及策略等传授给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更高难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教师要采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阅读材料、应用阅读技能,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赏析,拓展阅读视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与知识框架。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对基础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升级和完善,旨在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创造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宽度,使其在文学领域越走越远。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群涉及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及实用性阅读交流等多方面内容,要求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如学习内容、教学情境以及阅读材料等,构建具有内在关联的任务群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各种子任务,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学习任务群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整体性

在传统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技巧发展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与整体性,导致学生思维受限,认知水平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学习任务群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遵循螺旋式、渐进式的原则,规划设计极具层次感的学习任务。当学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群中从易到难的各种阅读任务后,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还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在领悟作者想法、感受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精神以及情感的共鸣后,学生可体会阅读背后潜藏的魅力,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推动认知结构与知识框架的整体化、系统化发展。

(二)有益于增强阅读教学开放性

“开放性”是学习任务群最显著的优势特征之一。不同于传统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群不再只拘泥于课本,而是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将课内与课外衔接到一起后,设置开放性较强的阅读任务;再组织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分析探究阅读任务的解决途径。这样既能够拉近语文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其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各类有价值的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拓宽其视野和知识面,助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成为现实。

(三)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实践性

在传统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机会和渠道,运用、实践语文阅读知识和技巧,出现了理论无法结合实际的情况。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指的是学生应具备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发展其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而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采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学习任务群在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展现了较强的优势和价值,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从传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积极主动探究阅读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实现文学修养与实践技能的有效发展。

(四)有利于强化阅读教学主体性

新课改明确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要以指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辅助学生实践、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对此,教师在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设计一系列实践性与探究性较强的阅读任务后,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以及已有经验,分析完成任务。在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语文阅读素养发展的过程。由此可知,科学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应用阅读知识和技巧,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渠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逐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三、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基于驱动性任务群,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驱动性学习任务群指的是以小学生真实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为导向,设计一系列启发性与挑战性较强的阅读任务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方式,完成各类阅读任务,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内化,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的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采用驱动性任务群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三类探究性较强的任务,如下所述:

任务一:自由阅读,整体感知。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对课文展开自由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要标记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特征的语段,并写下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任务二:了解内容,感受人物。反复阅读课文后,了解整篇文章的故事内容,并分析人物形象后,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文章中的人物较多,你认为中心人物是谁?二是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三是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使你印象深刻?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班内学生组建成各个学习小组后,小组内成员自行分配人物的角色,其中包括旁白、贾宝玉、林黛玉、薛宝琴以及薛宝钗等。小组完成人物角色的分配后,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分配相应的台词,通过反复排练,将最终的成果呈现给全体同学和教师。

通过对驱动性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和实践可知,这种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再采用问题驱动法,指引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高质量发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驱动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在记忆台词、动作时,学生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素养均会得到有效发展,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以及人物特点的全面把握,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开放性任务群,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开放性学习任务群,具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等多重优势价值。因此,为充分发挥出开放性任务群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置思辨性与开放性较强的阅读任务,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开展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开放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学生思辨思维、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素养。在课堂教学期间,当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了解诸葛亮、周瑜等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后,教师就可布置开放性较强的任务,如“假设曹操事前了解草船借箭的真相,他会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假设草船借箭未能成功,两个关键人物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将学习任务布置给班内学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打破原文的框架,通过对语文材料的灵活重组与创造性运用,以原文中的人物设定为导向,创新创造性设计新的角色以及情节,通过对开放性学习任务的实践,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这种以原文内容为基础,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潜力以及创作热情,使其在阅读中理解、感受、创作、创新,实现思维品质、文学修养以及写作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辐射性任务群,促进阅读理解能力

辐射性学习任务群,是小学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宽其视野的重要方式。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将课内有效链接到课外,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课内阅读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课外内容,逐渐构建完善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开展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的阅读教学时,就可规划设计辐射性任务群,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后,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在大量有价值的文学资源中,实现阅读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的良好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布置“精读”的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运用精读策略,对整篇文章展开细致全面的阅读后,感受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以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巧等重点内容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本篇文章为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著作,阅读该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高水平发展。因此,教师可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将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阅读能力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百万英镑》等,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记录所悟所感,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种以辐射性学习任务群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其掌握精读策略的运用方法,还能够开阔学生学科视野以及认知层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探索夯实基础。

(四)基于实践性任务群,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学生长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渠道,不仅会出现理论无法结合实际的问题,还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厌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联系学生现实情况,科学创建实践性学习任务群,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为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以及阅读技巧运用能力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开展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布置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任务一:阅读《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两篇文章,感受文本中真挚、深厚的情感后,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可以介绍家庭成员、描述团聚场景或者快乐时刻,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任务二:介绍父亲节与母亲节,分享自己喜爱这个节日的原因,录制成完整的视频后,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

任务三:课下阅读《因为我爱你》《小王子》等经典读物,并将阅读感受记录在读书日记中,积累更多有价值的文学知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