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内容与新路径

作者: 王浩 荣维东

创意写作: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内容与新路径0

【编者按】 主持人:荣维东 西南大学教授、博导 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在今天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写作不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引擎。随着“中文创意写作”正式成为高校中文学科新的二级学科,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创意写作(或创意表达)”也已经成为新的内容。同时,近些年一股创意写作风潮正悄然吹进中小学课堂,为写作教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促使中小学教师开始探索一些新路径。

在本次“创意写作”专题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三篇关于创意写作教学的论文,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一新兴领域。王浩、荣维东的《创意写作: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内容与新路径》这篇论文不仅详细阐述了创意写作的内涵与边界,还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创意工坊的组建、创意内容的萌生、创意策略的实施、创意作品的完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创新与智慧,可以为教师们提供宝贵的借鉴。罗进近、桑锐《基于创意写作的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则将目光聚焦于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将创意写作的理念融入其中。作者强调了创意写作中的个人性、交互性、创意性和普适性,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工坊形式、思维训练和多元评价等策略,学生们在应用文写作中也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个性,实现与高校创意写作的同步共生。肖昌伟、段丽华的《基于生活的心流性输出:200秒课堂微写作策略》一文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教学策略——“200秒课堂微写作”。作者秉承“生活即教育”和“心流”理论,通过短时间的自主自由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惧心理,提升写作素养。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更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

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三篇论文可以看作教学手册和案例示范。在阅读过程中,我建议您: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每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和理念,理解创意写作课程与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将论文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比如,您可以尝试组织创意工坊,让学生在互动中激发创作灵感;或者引入“200秒课堂微写作”,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找到写作的乐趣。第三,与同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创意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我希望这三篇论文能够成为您教学路上的得力助手,为您的创意写作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们的写作之旅更加精彩纷呈!

摘 要 随着“中文创意写作”正式成为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唯一和写作相关的二级学科,创意写作相关理论及实践也深刻地影响到中小学写作教学。语文新课标正式纳入创意写作的内容,而如何开展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遂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提出“创意工坊的组建”“创意内容的萌生”“创意策略的实施”“创意作品的完善”四个流程的教学路径,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中文创意写作 写作教学 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 创意工坊

2024年1月22日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显示,“中文创意写作”正式成为“中国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并且是唯一一个与写作相关的二级学科[1]。这既体现出“创意写作”理念在国内获得了应有的重视,也回应了学者们十余年来“从‘写作’向‘创意写作’转变”的呼吁;冠以“中文”,指明了我国创意写作本土化的发展方向,正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着。此前,在2017-2018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别设计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这也标志着创意写作正式进入语文课程,成为法定的课程内容。有鉴于此,探讨中小学的创意写作课程与教学应该纳入议事日程。

一、中小学创意写作的内涵、边界与历史沿革

1.中小学创意写作的内涵和边界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一种突出创造性、独特性、生成性的写作,也翻译为“创造性写作”——它不只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些许的细小的创意,而是一个指向一切创造性写作的上位概念。1837年,美国学者爱默生在其著名演讲《美国学者》中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该演讲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其中的诸多观点也颇能鼓舞当下的中国学人:“美洲大陆……将要睁开它惺忪的眼睑,去满足全世界对它多年的期望——美国人并非只能在机械技术方面有所成就,他们还应该有更好的东西奉献给人类。”[2]

中国如今在工业和技术上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就,是时候创造更多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了,创意写作便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培育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除了培养作家之外,创意写作更大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基,这在近年来人工智能、学科交叉、新文科等时代背景与教育背景之下,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尤其在“中文创意写作”正式成为学科且众多学者为其“鼓与呼”之际,我们必然要关注中小学创意写作的教学。

创意写作是欧美高校中拥有80余年历史的大学科,在国内的高校中也于十余年间迅猛发展。就高校创意写作而言,目前已有较多较清晰的研究成果。陈晓辉综合前人研究,定义创意写作为“对一切创造性思维训练、分体写作和批评实践的总称”,并概括其特征有“实践性”“创意性”“商业性”“理论性”“跨学科性”“开放性或生长性”等[3]。葛红兵多次强调创意写作是“以创意创造为第一属性,以语言表达为第二属性,以社会服务为外在第三规约”“不仅仅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要对人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对人进行创造思维、创意本质养成工作”[4]。针对“中文创意写作”这一学科,王本朝总结指出“应是以创意创造为中心,以语言表达为手段,以培养具有创意的写作人才为目标”[5]。就“写作工坊(Writing Workshop)”这一创意写作基本教学形式,麻艳霞、谭旭东概括出“创意性”“实践性”“商业性”等特点[6]。

将创意写作相关概念和实践引入中小学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与高校的差异,界定好中小学创意写作的内涵和边界,不可完全因袭照搬。由于创意写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下展开,且面对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因此可以重点关注“创造性”“思维训练”“语言表达”,并且立足于实践,适当关注“跨学科性”。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商业性”“理论性”尝试一些“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但这些很难作为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关注点。

因此,就实践层面而言,我们不妨做出内涵阐释:中小学创意写作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状况及知识掌握水平,通过写作工坊等形式,提升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写作实践活动。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不是静态性、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写作创新思维能力。

就边界而言,葛红兵、许道军认为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人类以写作为活动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一种创造性活动”[7]。但在中小学,我们显然无法如此将其泛化,而是需要适当聚焦,以课标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为主要目的。

在新课标任务群统整的视域下,中小学创意写作以文学写作(创意表达)为基本内容,兼顾新媒介交流和跨学科交流,关涉实用交流及思辨表达中的创意部分。当然,不是说边界之外的其他的部分就完全和创意写作无关,只是我们在教学中暂时不必重点关注。

诚然如斯宾诺莎所言,“一切规定,都是否定(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我们对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做出的内涵和边界阐释,必然会有一定限制甚至变形,但在中小学教学这一实际场景中,如果没有一个初步的抓手,就会陷入“概念之争”的泥潭。因此我们不妨先做出界定,再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中小学创意写作在百年课程政策中的发展沿革

界定了中小学创意写作的内涵和边界之后,考察百年来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创意写作”相关内容,分析文学写作、文艺文写作及小说、诗歌、散文写作等相关内容,可以帮我们理清创意写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认识历史。

1902年颁布(但并未施行)的“壬寅学制”中,便有记叙文类的文学创作。如《钦定小学堂章程》的“作文(作记事文七八句)”“作文(作记事文短篇)”,以及《钦定中学堂章程》的“词章(作记事文)”[8]。从此开始,历次的课标、大纲都有文学写作的内容,故文学创作作为创意写作的基本内容,不过多赘述。

其他涉及新媒介交流、跨学科交流,以及实用交流及思辨表达中的创意部分的内容,择其扼要,梳理如下[9]。

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中“各学年作业要项”的“作文”中提到向“儿童刊物拟稿”和“剧本的编辑”,已开始尝试基于多种媒介形式的写作。

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在高年级的国语课程中的“作文”一项,要求学生能作语体的实用文普通文,在5-6年级规定可以进行“诗歌、故事、剧本等的试作”,已有鼓励小学生进行多样文学写作形式的课程要求。

1936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明确了5-6年级要进行“文艺文试作”,《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提到“游览参观之记载:养成学生观察,取材,判断及描写之能力”“文学作品凡小说诗歌戏剧,皆可令学生试作”;1940年《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提到“一部分具有文学天才或兴趣之学生,可令为小说、戏剧、诗歌之习作,或古文诗词之仿作”;1948年的《修订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出现“改诗歌为散文,改戏剧为故事等”“命题指导学生叙出自己情感”,《修订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提到“他如小说戏剧诗歌等之习作,亦可酌为个别指导”……已开始注重多种创意形式的文学写作。

同时,1929-1948年间的课程标准中,“作文”部分均包含散文写作的要求,通过日常记事文、游记、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形式的散文写作训练,力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个性,这一阶段,已着力于进行具体而微的创意思维和创意内容的写作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教学大纲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比较低的。1955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的“作文课”提到“直到独立的写创造性的作文,跟别人通信,为壁报和儿童报刊写稿等等,都可以作为书面作文的作业”,可以看作创意写作的内容。此后的教学大纲较少提及其他创意写作的内容,直到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提及“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再到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开始提到“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对创意写作的重视,并且在大纲层面已有相当细致的描述。

进入21世纪,2001版和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部分提到“想象作文”,初中部分提到“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以及作文教学中“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看出课程层面对于创意写作的需求愈发明显。

纵观百年来的中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创意写作的内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从文艺文试作到小说、诗歌、散文写作等,但基本上是只言片语,偶然提及。这种状况在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标那里,有了根本的改变——创意写作开始正式地、显性地、规模化地进入语文课程之中。

二、中小学创意写作的课程要求和教学价值

1.新课标对中小学创意写作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学者和教师们对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国内外的高校的创意写作理念逐渐影响到中小学;同时,文化强国建设和创意国家、创意城市的建设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中小学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体系发出了呼唤。[10]在这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创意写作进入到课标组专家们的视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直接沿用了2017版高中课标的一些表述,但高中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却变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创意表达”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一些本就缺乏有效作文教学指导经验的老师,又增添了对写作教学新的畏惧。事实上,除了在文学类范畴内将“创意表达”正式写入课标,其他任务群中也有诸多涉及创意写作的部分,课标对创意写作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表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