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作者: 王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找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点,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9-001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可以打破学科界限与壁垒,将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由传统的单一思维向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转变,便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该如何实施呢?

一、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学习目标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时候,要围绕语文教学内容,梳理其他学科中与语文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学科融合教育,凸显跨学科学习在育人方面的教学价值,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与自然科技有关,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从课文内容来看,本单元选编的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能引领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来看,本单元课文中“千万年”“十亿分之一米”等正好对应四年级数学中“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的要求。另外,本单元内容与科学、美术等学科具有密切关联。基于此,教师可以聚焦核心素养,把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课文内容,采取不同方法,从多个途径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数学、科学知识等,能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对课文进行梳理,试着解决相关问题;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通过逻辑推理、客观思考等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内容特点,聚焦核心素养,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跨学科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二、坚守语文本质,整合学习资源

跨学科学习作为语文学科本位和多学科协同联动的一次碰撞与融合,要坚守学科立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坚守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统整其他学科及综合实践内容,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元日》这首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美好的传统节日”为跨学科学习主题,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查找到的资料,说一说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在这一天自己家会做哪些事、前一天晚上(除夕)自己家是怎么过的,并通过多媒体把我国各地人们欢度除夕和正月初一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从而为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做好铺垫。再把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的《春节童谣》音频播放给学生听,通过“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唤醒学生对春节热闹情景的回忆,使其了解到更多的春节习俗。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紧扣《元日》的诗眼“暖”,引领学生一遍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春节的忙碌、热闹、喜庆,进而深刻感受到这种“暖”正是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的结果。这样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诗人王安石的背景资料,通过与历史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明白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在全国推行新法后,他看到人们辞旧迎新、社会一派祥和的景象,感到欣慰和高兴。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美术课中学到的绘画技巧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元日》中的热闹场景。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古诗与音乐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配乐吟唱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同时实现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的融合,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遵循学科逻辑,激活学习经验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科逻辑,把握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学科知识的情境化;要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需求,使学生真正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激活,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要学习的新知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仍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自然科技进行编排,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资料等多种方法,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从跨学科视角来看,教师可以把本单元课文教学与口语交际“说新闻”、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清楚连贯地讲述事件,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与大家分享。基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特点,教师要在充分尊重语文学科逻辑及深刻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把本单元跨学科学习主题确定为“探索自然与科技,碰见奇思与妙想”。这样,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把语文、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虽对科普知识有着浓厚兴趣,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课文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整合在一起,尊重了学科逻辑的基本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情景化、实践化、体验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有效落实了语文教学目标。

四、找准学科融合点,设计驱动性任务

核心素养导向下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找准学科融合点,并据此设计驱动性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在立足语文学科的基础上,通过驱动性任务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具有乡土气息的散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融合植物学、信息科技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让学生从情节入手讲述故事,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展现出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次,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从故事中任选一个片段进行表演,如奶奶和孩子们在树下分享杏的场景,感受人物的情感。最后,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把杏树开花、结果的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杏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全过程,从植物学的角度了解杏树的生长习性。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与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特点设计充满趣味性和富有挑战性的驱动性任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我家的杏熟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故事讲述、角色表演、小组讨论三个驱动性任务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丰富且动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体验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对多学科知识持续探索的热情,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指向素养发展,实施综合评价

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通过联结语文与周围世界,使学生人人参与,形成紧密关联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采取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既要通过对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向深层次迈进,又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探究态度及意识行为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结合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请教或者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并整理与中华传统节日有关的学习资料;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历,以绘画、手抄报和习作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在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围绕“故事的搜集与讲述”“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从“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讲述流畅、故事连贯”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从资料的搜集及作品的完成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手抄报、绘画作品采取展示性评价等方式,并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到班级群或者班级公众号上,鼓励更多人参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从指向学生素养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将评价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活动方案和过程等进行及时改进,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核心素养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在立足语文学科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拓展语文学习的内涵与外延,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姝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10):60-61.

[2] 王立萍.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探究[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10):79-80.

[3] 廖轶华.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J].语文建设,2024(20):87.

(责编 蔡宇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