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路径
作者: 孟娜
[摘 要]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价值引领,促进政治认同,传承红色基因。从教学出发,教师需要关注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的选择,紧扣党史主线,找准党史学习教育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方向,探寻实践路径:以故事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以情境为平台,感悟历史真实;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自主学习;引导亲身实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道德与法治;融入;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9-0033-05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共中央 2024 年 2 月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指出:“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教育实践。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在逻辑
1.历史传承与教育使命的契合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回顾党的历史,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把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爱国情怀的重要使命。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2.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的结合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历史教育。它既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现实、对未来的指导与启迪。党史是党的宝贵财富,是党和人民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智慧。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学习党史有助于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通过回顾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做法,学生可以学到应对复杂形势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党史的精髓与要义,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在逻辑契合历史传承与教育使命、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这一融入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党史学习教育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方向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想要将党史的全部内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的选择,紧扣党史主线,致力于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找准党史学习教育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方向。笔者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建议,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和党史学习教育融合的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成表格(见表1、表2、表3)。
由以上三个表可知,党史学习教育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方向,不仅要明确哪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更适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比如,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小学低年段仅仅要求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能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高年段则要求学生理解其内涵及要求,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路径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这与历史学科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在于历史知识的教授,所以教学过程不应像上历史课那样平铺直叙,纠结历史过程中的细枝末节。教师应该以生为本,从现实生活入手,用一个大的坐标轴建构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让历史与现实对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党史作为表达观点的素材或证据,教学目的是从党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1.以故事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
故事教学法通过在具体情节中融入党史知识,跨越年龄和学科的界限,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新知识并发展思维。因此,在选取党史故事时,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意义,还要注重故事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述时的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听完故事后,将故事进行复述或改编,甚至创作出新的故事。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通过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树立传承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意识。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八一建军节讲述军旗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解放军的光荣历史,激发他们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2.以情境为平台,感悟历史真实
以情境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带给学生极其生动、直接且深入的感官和情感上的体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更加逼真的历史情境。这些技术的运用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发生时的震撼与感动。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再现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中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历史责任感。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有了共产党》的教学伊始,教师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一个旧式石库门建筑,让学生“穿越”回中共一大会址。课上,教师还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演绎再现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讲述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边学习、边演绎、边观看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自主学习
教师可设置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鼓励学生围绕特定问题或挑战进行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进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与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形成对问题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教师可按异组同质等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在生活中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一个方面的表现,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展示,一步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
但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从传授者向指导者、参与者、监督者、协助者转变。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对资料进行筛选。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可以参与小组讨论中,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4. 以亲身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要抓好课内的 45 分钟,又要做好课内外联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党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挑战,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圣地、烈士陵园等,或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历史题材影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及历史,了解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程,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有进一步认识;开展“我当小小新闻记者”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工厂、科研机构等地,采访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切身感受,培养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关注国家重大工程进展和科技创新,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展“唱响国歌,守护国旗,致敬国徽”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新闻视频,讲解悬挂国旗、国徽和奏唱国歌的相关规定,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另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党史的理解和感悟。这些创作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作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史的认识。比如,教师及时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或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初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采访身边人对中国梦的理解,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联系起来,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教师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介绍“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有些惨绝人寰的画面会引起小学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文字描述或适宜的历史照片、剪辑过的视频画面,直观地呈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这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人性化、更具张力。
总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要坚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党史的学习,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和历史对话,不断叩问历史、追寻历史、探究历史,从而走进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最终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罗嫣才,汪晓勇.“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理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史教育”教学例探[J].中小学德育,2021(6):26-29.
[3] 陆勤.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单元的三种学习支架: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6):16-19.
[4] 董璇子.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26):198.
[5] 高丽云.有效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Z1):113.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