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的对比研究
作者: 刘玉桥摘 要: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恰恰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信息时代背景下,屏幕阅读作为一种数字化阅读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悄然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本文聚焦于此,对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时代 小学生 纸质阅读 屏幕阅读 融合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02
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设备已经十分普及。在这一背景下,屏幕阅读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发展。根据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254.5亿元,我国数字阅读用户量高达4.32亿人。在屏幕阅读迅速“走红”的趋势下,屏幕阅读群体逐渐低龄化,小学生也逐渐成为屏幕阅读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纸质阅读却出现了相对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明确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利弊,采取积极有效的整合措施,已经成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流方向。
一、纸质阅读的优势分析
纸质阅读历史悠久,产生于装订成册的书本中,包括:纸质书、竹简、羊皮卷等。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纸质阅读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给小学生提供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是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彰显出了独特的优势。但在阅读实践中,屏幕阅读依然无法取代纸质阅读的优势。对此,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纸质阅读中透露出来的书香味、厚重感,是屏幕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具体来说,纸质阅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小学生精心阅读。在屏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打开阅读网页之后,常常会受到多种网页链接的干扰,致使小学生无法专心阅读。但是在纸质阅读模式下,由于阅读资料是以纸质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排除外界干扰,使其陈沉下心来进入到深层次阅读中。
第二,有助于实现深层次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纸质阅读是有路径的风景,屏幕阅读则是没有航标的风景。在这种情况下,屏幕阅读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难以形成情感共鸣,很难提升阅读的深度;而在纸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互动则是有方向、有路标的,学生不仅仅具备明确的阅读方向,还可在纸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使得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促进了自身思维的发展,真正提升了阅读的深度。
第三,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屏幕阅读中,由于网络监管不力,致使阅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在屏幕阅读中,由于屏幕小、字体小,且学生在阅读中姿势随意,致使其在屏幕阅读中出现了视觉疲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屏幕阅读模式利弊分析
(一)屏幕阅读概述
屏幕阅读又被称之为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模式而言。具体来说,屏幕阅读是以平板电脑、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媒介的阅读方式。鉴于屏幕阅读的内涵,主要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交互性。屏幕阅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软件,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展开交流;第二,海量性。数字化背景下,网络上的阅读资源十分丰富、广泛,且更新速度快;第三,廉价性。在网络中,存在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多数信息资源都是免费的。
(二)屏幕阅读的利弊分析
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已成为小学生阅读的主流趋势。关于这一现象,有的学者聚焦屏幕阅读的优势展开研究,也有的学者在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对比中,提出了屏幕阅读的不足。对比,笔者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认为屏幕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存在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屏幕阅读优势
基于屏幕阅读的特点,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得阅读更加自由、更加便捷。屏幕阅读以智能终端作为载体,阅读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仅给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和空间,同时也打破了纸质阅读中的时空限制,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阅读学习。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与纸质阅读模式相比,屏幕阅读方式更加便捷、难度更低、自由度更大,真正满足了小学生的碎片化阅读需求。
第二,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其自主阅读能力。在传统纸质阅读模式下,无论是阅读内容的获取,还是阅读体裁的选择,均存在较大的限制性。而在屏幕阅读中,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中,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权,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如此,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使其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三,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在屏幕阅读中,小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存在更多的选择,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听觉接收信息,使得小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完成了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
2.屏幕阅读不足
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并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彰显出极大的优势。同时,鉴于屏幕阅读的特点,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屏幕阅读属于浅层阅读,难以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相对,主要是指快餐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阅读。在这种屏幕阅读模式下,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了浅尝辄止的现象,虽然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却始终停留在表层。同时,在这种浅层阅读模式下,各种知识点只是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不仅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难以在各个知识点的相互碰撞中加深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浅层阅读模式下,极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另外,在屏幕阅读中,学生阅读到的内容常常是碎片化、不完整的,学生也无法同时阅读和思考,难以在阅读中进行思索和感悟,不仅无法形成深刻的认知,还极容易出现浮躁的现象。
第二,制约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屏幕阅读时代下,虽然开阔了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但由于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自制能力相对比较低下,极容易受到误导,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屏幕阅读过程中都曾接触过不良内容,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在屏幕阅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逐渐沦为“电子娃娃”,他们在屏幕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人群,不仅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甚至导致部分小学生出现了语言障碍、社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给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屏幕阅读基本上都是依托手机、平面电脑等数字终端进行的,其屏幕、字体都非常小,致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视觉疲劳现象。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身体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是视力发育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阅读,势必会导致其产生视觉疲劳的现象。另外,在屏幕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很少关注其阅读姿势,致使在阅读过程中频频出现躺着、趴着等现象,不仅对其视力产生影响,还会导致其产生驼背、发育不良的问题,给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融合路径
(一)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说,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两者之间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从阅读的广度上来说,屏幕阅读优势明显高于纸质阅读,屏幕阅读可依托互联网的检索功能,使得阅读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其次,从阅读深度上来说,纸质阅读明显优于屏幕阅读。从纸质阅读内容上来说,经过了严格的三审三查,其内容质量相对比较高。同时,小学生在纸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进行思考和批注,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深度;而在屏幕阅读模式下,无论是屏幕阅读的内容,还是小学生在屏幕阅读中的表现,均难以促使其完成深度阅读。再次,从阅读习惯上来说,纸质阅读占据优势。纸质阅读由来已久,小学生在纸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获取知识的快感,也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从阅读成本的视角上来说,屏幕阅读成本比较低,学生可结合阅读需求,随时随地下载相关内容进行阅读。
可以说,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利弊。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将长期与纸质阅读并存。鉴于此,唯有将两者融合起来,通过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融合路径
1.坚持纸质阅读不动摇,强化阅读主流趋势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引领其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鉴于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必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坚持纸质阅读模式不动摇,使其成为小学生阅读的主流。
第一,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纸质阅读活动。其一,依托早读强化纸质阅读。早读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学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同时,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在早晨的记忆力最高。因此,在强化小学生纸质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早读时间,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纸质阅读文本,引领小学生在大声朗诵中,逐渐爱上纸质阅读。其二,在班级中组建“图书角”。为了唤醒小学生的纸质阅读兴趣,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的价值功能,在班级内为其提供种类丰富的图书,以便于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纸质阅读。其三,依托课后指导,强化纸质阅读效果。“双减”政策下,小学生的课后作业逐渐减少,拥有了大量的课外时间。鉴于此,教师可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阅读书单,引领学生开展课后阅读。
第二,家校合作,强化纸质阅读效果。培养小学生纸质阅读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鉴于此,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纸质阅读能力时,还应依托“家校合作”这一途径,不仅要强化家长纸质阅读的意识,还应引领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纸质阅读氛围。如:家长在工作之余放下手机、电脑,与小学生一起参与到纸质阅读学习中。还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亲子阅读,或者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探讨等。如此,在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中,小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纸质阅读习惯。
2.强化屏幕阅读监管,使其成为小学生阅读补充
信息技术背景下,屏幕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补充。鉴于当前屏幕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在开展小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对屏幕阅读的监管,不断提升小学生屏幕阅读的效果。
第一,社会层面,加强屏幕阅读监管。为了保障小学生屏幕阅读的健康、有序开展,必须要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屏幕阅读内容的监管,杜绝暴力、低俗、反动等阅读内容进入到网络中。同时,还应持续优化屏幕阅读内容的监管技术,通过访问和控制结束,使得小学生屏幕阅读内容质量更加安全。另外,还应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其阅读需求的高质量阅读内容,打造相应的阅读环境,以便于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屏幕阅读学习中。
第二,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学校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一些优秀的、有教育价值、充满科学知识的电子书目,对其进行整合,并据此构建一个学校局域网,以便于学生在学校局域网中进行阅读学习。如此,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净化了小学生的阅读环境,避免了不良阅读内容的影响。另外,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屏幕阅读指导,还应争取学生家长的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加强屏幕阅读的指导工作。鉴于屏幕阅读的现状,教师在日常屏幕阅读指导中,还应加强科学知识教育,避免小学生在长时间的屏幕阅读中,产生视力问题。
第三,还应强化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小学生作为屏幕阅读的主体,在优化屏幕阅读教学指导时,还应着力强化其主动甄别阅读信息的能力,使其在开展阅读之前,能够先通过独立思考,之后再做出判断,避免在屏幕阅读中出现盲目阅读的现象。
综上所述,阅读是引领小学生学习、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信息时代背景下,屏幕阅读模式应运而生,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纸质阅读的有效补充。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必须要立足于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优势,坚持纸质阅读作为主流,屏幕阅读作为补充,使得小学生在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洪晨《面向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比较实验研究》,吉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张喜艳、程康明、郭晓桃、田园《纸质阅读效果优于数字阅读吗?——基于48项国内外研究的元分析》,《情报科学》2021年第6期。
[3] 李颖、刘华玉《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出版科学》2019年第4期。
[4] 姜洪伟、高辅婧、胡霞、覃冰芸《四年级儿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记忆效果比较研究》,《图书馆建设》2019年第1期。
[5] 杨胜源、许一、刘泽华、熊艳《纸质阅读与电子屏幕阅读的差异研究》,《科教导刊》2018年第28期。
(刘玉桥,1975年生,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