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杨睿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内涵,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简要说明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并围绕明确议题、选定文本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古诗词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16

群文阅读是一种围绕某一主题筛选多文本内容开展阅读学习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群文阅读学习活动具有内容更加丰富等特点。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和优化完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教材知识点,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等目的,也是锻炼学生古诗词鉴赏解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之一。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群文阅读议题较为单一

设置议题是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为学生们的阅读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和重心。议题单一作为群文阅读活动较为突出的问题,不仅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会对群文阅读活动开展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引发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误区,导致阅读活动出现议题较为固定或单一枯燥等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教师在设置议题时并未紧密联系课堂实际。

(二)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传统的以单篇精读为主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时常表现出阅读效果不佳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们传授更加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没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不仅会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难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群文阅读活动中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容易令班级学生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且有效的阅读方法,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容易陷入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兴趣较低的困境。

(三)集体建构缺乏主体性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的集体建构,主要是指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独立阅读以及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以及锻炼综合能力的过程,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性不强等情况,应当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引发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互动环节中会不自觉地主导学习活动的展开进程,很容易对班级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二,还有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生们的自主建构能力较弱,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班级学生在群文阅读活动中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会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教学价值的发挥造成较大影响,还容易导致班级学生出现自主学习动力下降以及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等现象。

(四)课堂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课堂评价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仅仅是对学生们的阅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更是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现阶段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的课堂评价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课堂评价活动在长效性、针对性、客观性以及公平性等方面存在缺失,致使课堂评价活动的随意性较强,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不足。其二,教师没有建立系统、多元的课堂评价架构,使得评价活动难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而导致课堂评价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素养发展视角明确议题

明确议题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开展的基础,设置优秀的议题不仅是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果的重要举措,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明确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围绕语言风格明确议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清新明快,或雄浑豪放,或婉约秀丽。根据语言风格明确议题,也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较为常用的议题确定方式,既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凝练的主题,进而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古诗词进行解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通过阅读分析不难了解,该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发了作者不畏艰辛的决心。在设计规划群文阅读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豪放”设置为阅读议题,并围绕这一议题为学生提供相似风格的古诗词进行阅读。通过对多篇语言风格相似的古诗词的阅读,既可以让学生借助不同古诗词之间的横向对比,更加深入地感悟豪放壮丽的古诗词表达形式,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获得古诗词解读等素质能力的提高。

2.围绕审美意象明确议题

意象是古诗词极为核心的构成要素之一,其表达方式通常是在现实景物事物中融入诗人的情感或理想。深入体悟古诗词中蕴藏的意象,也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够使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想要表达的寓意和思想。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审美意象确定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群文阅读活动。根据审美意象确定议题时语文教师应注意的是,很多优秀古诗词中包含着很多的意象,需要语文教师从其中挑选出核心或特殊的意象。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而言,“月”是诗词中最为典型且关键的意象,拥有多重审美意蕴。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意象挑选其他群文阅读文本,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意象中,并引导学生分析和了解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以及诗词中“月”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3.围绕文化背景明确议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涉及很多个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古诗词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学价值,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根据古诗词文化背景确定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既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度剖析和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蕴,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作者的优秀古诗词作为议题,这些古诗词作者虽然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但是由于在个人发展、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思想等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使得不同作者的古诗词作品在艺术风格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学生们通过对不同作者优秀作品的阅读和对比分析,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作者的优秀古诗词作为议题,也就是围绕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挑选群文阅读文本。因为随着作者经历的事件以及环境的变化,作者在思想情感以及创造风格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也有着较好的效果。

(二)科学挑选阅读文本

文本遴选是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对群文阅读活动实施成果有着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借助古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选择阅读文本,进而达到令学生全面了解作者、深度感悟古诗词内涵以及获得核心素养培养等目的。

1.根据议题遴选文本

根据议题类型选择阅读文本,既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系统的群文体系,也是提升群文阅读活动开展效果的常用举措。比如,在《春望》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语言风格确定议题,可以选择唐代杜甫的《望岳》等古诗作为群文阅读素材,该诗以激昂豪放的文字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阔以及克服困难的气概。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基于议题挑选文本时,可以适当突破单元甚至教材的束缚,一方面达到拓展学生阅读范围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展现群文阅读活动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成效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整合归类阅读文本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通常需要围绕议题搜集大量文本,虽然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阅读内容,却也容易令学生产生杂乱感,进而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们对阅读文本进行整合与归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群文阅读理解难度,还可以大幅度提升群文阅读活动教学价值。比如,以“月”这一意象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古诗词中意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归类。《竹里馆》等诗词中的“月”主要表达出“清幽淡雅”意象,《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等诗词中的“月”指代“相思乡愁”意象,而《枫桥夜泊》等诗词中的“月”则是表现出“凄苦哀愁”意象。

(三)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建构过程当中,是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极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对提升阅读活动质量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也有着巨大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特征、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创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其具体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借助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探究疑问,是初中语文课堂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由于很多初中生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古诗词解析能力较弱的情况,使得这些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中难以独立探究诗词思想内涵,而问题教学则是应对此类问题的有效举措。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探究问题对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词句品鉴进行引导,并让学生在探究疑问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获得古诗词解析等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篇古诗时,语文教师通常会选用《送元二使安西》等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文本。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布置几道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去阅读、理解和解析阅读文本。

2.指导学生理解运用有效阅读方法

比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中比较常用且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其中的“比”是指多文本之间的对比,而“读”则是对组合后的多个阅读文本进行连读。在古诗词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中,比读方法的运用,可以从意象比读、写法比读、风格比读等几个方面开展,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议题类型以及核心文本内涵等要素,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比读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和视角,对古诗词蕴藏的意象、情感和精神思想进行深度感悟,还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诗词鉴赏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等综合素养的提高。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围绕议题和阅读文本进行讨论,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梳理以及整合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需要鼓励学生对各自的观点和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与交流,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优化完善古诗词群文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作为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是为了掌握学生的阅读活动参与效果和学习质量,更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活动普遍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当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应真正认识到阅读评价活动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优化阅读评价策略,其具体实施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阅读评价活动应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由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能够大幅度提升阅读评价活动的客观性。其二,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发展。评价内容多维化是指阅读评价活动应由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旨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三,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语文教师应根据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形式多样的阅读评价活动,如经典古诗词诵读、诗人所处时代微调查以及诗词小传撰写等。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是为了响应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更是对以生为本等教育理念的践行。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的实施,能够解决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阅读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促进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除了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确定阅读议题以及精心挑选阅读文本,更应通过创新优化群文阅读活动形式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其肖《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长》2024年第6期。

[2] 刘玲鑫《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湛江文学》2024年第2期。

[3] 麻少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华夏教师》2024年第11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