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岳兴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2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在表达观点、交流思想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到之处,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写作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创作热情。
(二)创新思维在作文创作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能够突破传统题材,选择新颖的素材,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在创新思维指导下,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结构,采用新颖的布局,使作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使语言表达更具特色。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展现出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作文中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使作品更具个性魅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作文教学只需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而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师往往按照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创新能力受限。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难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
(二)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使得学生难以突破思维定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但部分不良信息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过度依赖网络和电子产品,使孩子们缺乏面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从而影响想象力的发展。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等原因,容易在写作过程中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想象力。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限制学生创新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是否结构完整、语言是否规范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度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小学语文作文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评价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难以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文,限制了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打分、评语等形式进行,评价内容较为片面。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利于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作文完成后统一进行评价,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限制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尝试。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批评和指出不足为主,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降低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四)课外阅读量不足,学生视野狭窄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将导致其难以形成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作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然而,阅读量不足的学生往往难以获得这样的体验,进而影响其创新思维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课外阅读中的各种故事、人物、情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素材。阅读量不足的学生将失去这些素材,导致思维训练的机会减少,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阅读是一种主动获取信息和思考的过程。课外阅读量不足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容易在写作时陷入思路狭窄、内容单调的困境。丰富的阅读积累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而阅读量不足的学生,写作时容易陷入灵感枯竭的困境,影响作文质量。
(五)家庭重视度不够,影响学生认知
部分家长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作文只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游戏,不具备实际意义。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在孩子学习作文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的工作压力增大,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减少。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往往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写作时间,使得孩子无法充分提高其写作能力。家庭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家庭缺乏阅读氛围,家长自身阅读习惯不良,导致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如机械背诵范文、强制修改作文。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家长与学校在学生作文教学方面的沟通不畅,导致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孩子的学习状况,难以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作文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授《我的家乡》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作文情境,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拓展,如续写、改写、扩写等,让学生在拓展中培养创新思维。
2.游戏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作文教学,如猜谜语、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如“接龙作文”“看图作文”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设置游戏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创意作文”“最有创意的游戏”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作文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作文意境,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作文创作,如制作PPT、动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如展示优秀作品、评选“最佳多媒体作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授《我的家乡》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让他们亲自感受家乡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例如,在教授《我的同桌》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同桌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开展想象训练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神话、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龟兔赛跑》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让乌龟和兔子在赛跑中成为好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体验不同的人生。例如,在教授《灰姑娘》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灰姑娘、王子的角色,让他们在扮演中感受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教授《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如果狼和小羊在河边相遇,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
(三)优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创新
1.多元化评价指标
内容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观点。结构评价关注学生作文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使作文更具文采。创新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新颖的观点、独特的写作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审美评价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鼓励性评价语言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肯定其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观点,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价值。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1.推荐适合小学生的创新读物
选择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意的童话、寓言、科幻等题材的读物。这些读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等,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西游记》《三体》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如《绘本小王子》《绘本小熊维尼》等。这些读物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创新读物。通过交流,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邀请作家、学者等嘉宾来校举办讲座,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心得。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读物改编、创作等活动,如改编童话故事、创作科幻小说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设立“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通过以上策略,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提高家庭重视度,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唯分数论”,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2.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重视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身作则,养成阅读习惯。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与孩子分享故事,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在家庭中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如儿童图书、绘本、科普书籍等,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一起阅读,开展家庭读书会,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参加各类阅读活动,如图书馆阅读、社区阅读等,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阅读效果,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分析、总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强化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作文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提高家长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设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与教师交流孩子在作文学习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联动机制,如家长辅导、家长评价等,共同关注孩子的作文学习,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创新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思维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实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方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年第7期。
[2] 陈育来《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数据》2023年第1期。
[3] 祁惠《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性》,《华夏教师》202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