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刘小梅

摘 要: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作文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的表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感悟,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融入写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 初中语文 作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25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强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体验生活情感,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使语文作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而丰富多彩。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生活化教学让语文不再是一堆抽象的知识点,而是成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对于语文作文而言,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来进行创作,使写作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当学生发现语文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文字展现生活的美好与感动时,学生将更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这种兴趣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更是对生活、对创作的热爱,使得学生在写作中能够体验到学科的深度和广度。生活化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生活主题的引导,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深度思考,将这些体验巧妙表达出来。这种锻炼不仅在语文作文中有所体现,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善于观察、思考,更具表达能力。生活化教学使语文变得更有温度、更具有人文关怀。通过生活主题,学生不仅在写作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更能体味到语文对于个体情感的关怀。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更真挚的情感,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2.丰富现有教学环境

在生活化教学的框架下,学生的写作题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拓展,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将生活融入语文作文教学,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的观察焦点从课本内容扩展到身边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点滴细节。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获取写作灵感。观察身边的人物,学生可能发现家人的坚强、朋友的真诚、教师的关怀等。这些亲身经历成为写作的原材料,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更深刻地表达情感。生活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学生的写作题材不再受到狭隘的课本内容束缚。成长、家庭、友情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元素成为学生创作的源泉。这样的多元化写作题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也促使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表达领域,培养综合素养。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变得更加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教室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互相学习借鉴,这种分享和合作的氛围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更是一次思想碰撞和学习的过程,促使每个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精彩纷呈的课堂氛围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培养了对写作的热爱和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语文学科的奥妙。因此,生活化教学不仅在写作题材的丰富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在丰富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培养写作习惯

通过将写作主题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更容易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使写作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有趣的生活体验。这种贴近生活的写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通过将写作融入实际生活,学生能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愉悦。这样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而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形成持久的写作习惯。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设定生活主题,激发创作灵感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之一是通过设定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可以将亲情作为写作主题。通过这样的设定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与经历融入作文之中。在这一生活主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父母的观察,开始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学生逐渐明白,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是无私而深沉的,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出对父母默默付出的感激之情。这种体验不仅仅是一次写作任务,更是一次对生活的感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心灵滋养。

比如,教师在讲授《背影》后,紧接着以“感恩父母”为主题,不仅要求学生在纸上勾勒出家庭中的温馨画面,更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家庭生活,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学生回家后不再单纯地思考如何完成一篇作文,而是投入到对家庭的深度反思中。通过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学生逐渐领悟到父母为自己默默付出的辛劳和关爱。这不仅是一次写作的任务,更是一次生活的实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更形成了感恩之心。完成作文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分享。这个环节能够展示各自的写作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鸣。通过听取他人的故事,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家庭的温馨瞬间,进而拓展对亲情的理解。教师在分享环节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点评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语文写作水平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懂得了感恩与珍惜,意识到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支撑。

2.布置周记作业,实现素材积累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周记作业成为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有力工具。通过每周一次的写作任务,学生被引导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从而实现素材的积累。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更能让写作变得贴近生活、充满真实感。周记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提高写作的真实性与情感性。通过布置周记作业,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用文字记录感悟的能力。这种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灵感,将抽象的写作技巧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要领。

比如,在布置周记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巧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从而实现写作技能的培养和素材的积累。社会中涌现的温暖场景,如社区工作者扶老人过马路、志愿者帮助有需要的人等,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细节出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好人的形象,以及受益者的感激之情。通过这样的写作任务,学生不仅锻炼了叙事和描写的能力,还在实践中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在批改学生的周记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表达的情感和思考进行肯定和引导。通过提供建议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鼓励学生对好人好事进行深层次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评,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形成更好的写作风格。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展示生活中的各类好人好事,通过图片、视频或现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温馨瞬间,激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3.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写作体验

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拉近学生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距离,继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大自然的语言》的时候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和意义,使学生在感知自然中提升语文写作的感悟力。通过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探讨的主题。这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自然环境中,学生能够发现各种细微的声音,并用心感受每一种声音背后的故事。这有助于学生更生动、更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的具体性和真实感。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声音背后的内涵。学生将从感性的层面逐渐转向理性的层面,思考声音与生活、情感的关联,为写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角度。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校园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所有学生聚在一起,闭上眼睛,仔细听周围的声音。学生能够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啁啾声、远处传来的悠扬的钟声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的来源,并讨论声音背后的含义。有的学生对于麻雀的叫声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听的同时会记录下麻雀不同叫声的特点和出现的场景,以及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受和联想。学生将在生活中记录下的内容与网上给出的答案进行比对,进而了解到鸟鸣声与其习性之间的关系。经过对比和钻研后,学生可以了解到麻雀的一种叫声是尖锐而短促的警报声,通常在发现潜在危险或感到紧张时发出。这种叫声能够迅速传达信息,警示群体成员做好防范,与麻雀的群居性和社会性行为相关。麻雀之间的社交活动中常伴有一些轻松愉快的叫声,表达它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或者在觅食、活动过程中的互动。这种叫声有助于维持群体的凝聚力和协作性。麻雀在飞行中也会发出一些特殊的叫声,这有助于保持队形,协调群体的飞行方向。这种叫声与麻雀的飞行习性和迁徙行为相关。这样,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记录能够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心中也会出现诸多想要抒发的情感,自然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书写下来,能够做到着墨浓淡适宜,更好地表述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养成观察、记录、书写的良好习惯。

4.鼓励自由发挥,写作抒发思想

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以鼓励自由发挥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宽泛而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于琐碎事物的感悟,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性。语文作文不应仅仅是机械的文字堆砌,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发现学生的亮点,引导学生勇敢尝试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内心的想法用文字传递给读者。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类科学水平提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布置完这个写作任务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上下学路上进行观察,思考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出现变化后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意识到街道上的私家车数量不断提升,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且容易引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楼房外面的空调外机数量也在不断提升,虽然能够让室内温度更加适合人的需求,但是也会对气候产生极大影响,是引起厄尔尼诺现象的元凶;夜晚的霓虹灯数量陡然增加,城市的夜景更加绚烂,但是也会因此造成光污染问题。学生在搜寻记录下这些信息后可以进行自由创作,教师不要给定写作题目,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将生活中思考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落实到笔头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写作抒发内心的情感,充分体会到科技进步和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写出逻辑缜密、观点新颖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点滴,让写作融入日常,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逐步养成通过写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路上能够更加自信从容,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记录生活的点滴,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灵感,让语文作文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个展现个性与生活智慧的途径。学生能够在文字的海洋中航行,用心感悟生活,用笔书写人生。

参考文献:

[1] 田广科《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探索》,《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23期。

[2] 丁贵仓《生活化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探讨》,《文理导航》2022年第7期。

[3] 石应虎《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探索》,《学周刊》2022年第16期。

[4] 李汉兴《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成功之路》2022年第18期。

[5] 谭红云《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6期。

[6] 张慕琳《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名师在线》2021年第9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