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力提升教学略读课文

作者: 洪艳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力,教师应深入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创新策略和实践路径。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意义和现状,根据学力提升目标,重点研究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导略读方法和技巧、适当提问以明确略读重点、注重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度思考,从而实现学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学力提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31

学力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所生成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的统一体,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略读课文教学不仅关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更涉及学生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陈旧等,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旨在探索指向学力提升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指向学力提升的略读课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略读,学生不仅能够快速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还能在略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提升的转换,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等。略读课文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当课文篇幅较长时,学生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以及细节信息。通过略读训练,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同时,略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这有助于他们拓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略读课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本的快速阅读与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略读过程中,需要自行判断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致讲解和深入分析,而略读课文教学则更加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和阅读速度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效的阅读习惯。略读课文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在略读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强化生本教育理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掌握略读课文教学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等专业素养,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范式,为语文学力课堂注入活力,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力提升。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采用精读的方法,带领学生逐词逐句地分析文章,这种模式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容易被沿袭。部分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仍然要求面面俱到,注重细节,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阅读效率,也偏离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初衷。部分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忽视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质量。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后,无法有效梳理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方式,缺乏实践活动、合作互动和表达交流,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引导和帮助,往往无法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和价值。部分教师忽视课堂总结和学生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也没有从核心素养与学力培养的层面进行评价,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略读情况,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三、指向学力提升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1.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师应设定以下具体目标:第一,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设定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略读,以培养其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强调阅读速度的同时,确保学生对文章大意形成基本的理解。第二,提升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教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迅速识别关键信息,如主题句、人物、时间等,引导学生学会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连贯的内容概述。第三,增强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略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判断文章的类型、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尝试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2.教导略读方法和技巧

在指向学力提升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教授科学的略读方法和技巧。在开始略读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略读的目的,即快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和大意,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教师要提醒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首句和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这些部分通常包含了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核心观点,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整体内容。教师还要让学生快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词、主题句和转折词等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性地阅读课文,对于不重要的细节或内容,可以跳过或略读,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在略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标记出关键信息,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记录下关键内容和重要观点,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后快速回顾和整理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为例,对于这篇课文,略读的主要目标是了解作者童年时期的一个重要发现及其背后的思考过程,同时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注意标题与段首句,标题《童年的发现》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段首句则往往揭示了该段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如文章开头段首句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期的某个特殊经历。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注意捕捉与“童年的发现”直接相关的信息,如作者发现的具体内容、发现的过程,以及发现带来的启示或感受。对于那些与主要内容和结构无关的细节信息,可以选择性地忽略,以提高阅读速度。

3.适当提问,明确略读重点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适当提问是引导学生明确略读重点、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略读课文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问题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明确指向略读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避免提出过于琐碎或无关紧要的问题,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关键词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问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略读文章,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为例,在略读《梅花魂》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如作者、创作背景等,并提问:“课文《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哪些事情?”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梅花,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传达的情感,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围绕人物情感和写作手法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梅花来寄托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梅花这一象征物来表达情感的。在明确了略读重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略读活动,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寻找答案。学生完成略读后,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对问题的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提高略读质量。

4.根据阅读提示进行略读

根据阅读提示进行略读是一种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阅读提示通常位于课文之前或之中,它是对课文内容的简要概述或关键信息的提炼。阅读提示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主题、结构和重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略读。通过阅读提示,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目的、把握阅读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在略读课文之前,学生应首先仔细阅读阅读提示,理解其传达的主要信息和意图。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根据阅读提示,学生应明确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信息点和重点。这些信息点和重点通常与课文的主题、主要人物、情节发展或作者观点等密切相关。通过明确阅读目标和重点,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略读,避免在阅读过程中迷失方向。在浏览完课文之后,学生应回到阅读提示,将其与自己所了解的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这有助于学生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确认是否准确捕捉到了课文的主要信息和重点。

5.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概括的要求,如字数限制、关键信息提取等,这有助于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概括,避免泛泛而谈或遗漏重要信息。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或重要信息,通过连接这些关键词,学生可以形成一个简短的概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阅读,并总结每段的大意,然后将这些段落大意进行整合,即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文按照内容进行划分,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要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避免冗长和重复,抓住每段的核心信息,如地点、建筑、功能等。学生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包括其名称由来、历史沿革、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第二部分介绍故宫的三大殿,其中太和殿是重点介绍对象,对其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进行了详细描述。第三部分介绍故宫的后三宫和御花园,这部分内容相对简略。第四部分描述作者站在景山上俯瞰故宫全景的感受,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和谐统一。在分段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部分内容综合起来,形成对全文的全面总结。

6.根据学力提升目标评价学生

教师要认识到评价对于学力提升的作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应深入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对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判断学生在略读过程中能否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等。对思维能力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在略读后的思维活跃度,观察学生能否对课文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或创新性解读。对审美创造能力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在略读过程中能否感受到课文的语言魅力,是否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或创作灵感。根据文化自信培养目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汲取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理解。在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教师要设定多元化评价标准,当学生略读完成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关键要素。

在略读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课文大意,以《祖父的园子》为例,教师在学生完成略读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课文描述的主要地点是哪里?课文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课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教师不仅能快速判断学生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掌握情况,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促进学力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略读技巧应用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略读过程中是否有效运用了扫读、跳读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对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在略读课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重点围绕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计时阅读的方式,测量学生完成略读所需的时间,评估其阅读速度的提升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如“请简述文章的主要情节”或“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教师应根据学力提升的目标,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传授科学的略读方法和技巧,如利用标题、段落首句等关键信息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教师要适当提问,如引导学生明确略读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还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有针对性地进行略读,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略读体验和感受,在略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根据学力提升目标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不断探索和优化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学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冬梅《小学语文略读课文阅读教学要义浅析》,《华夏教师》2024年第13期。

[2] 王毅《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11期。

[3] 宋琴《阅读提示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教师》2024年第7期。

(洪艳,1986年生,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指向学力提升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研究》的研究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P/2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