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 刘丰山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促使学生在古诗词的美韵与哲理中受益终生。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韵味,陶冶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诵读 意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33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当前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古诗词的占比在逐年提升,这是学生认识与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窗口。但考虑到古诗词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还是沿用以往传统老套的教学形式,无异于降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更无法帮助他们在朗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也就无法领悟古诗内涵与意境。时间一长,学生在潜意识中将古诗词的学习等同于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能让学生牢记古诗词内容,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持续深入,它要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还要能够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与学习中感受古诗词的内涵与魅力,了解其与其他文章的不同。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耐人回味。故此,教师在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应打造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形态,促使学生主动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
一般来说,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诗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情感与见闻融入其中,借此表情达意,或传递某种深刻的人生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掌握诗人在写词、写句、节奏划分、意境体现等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又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一来,他们的古诗词学习成效会有所提升,这对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学习技巧与学习经验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展开多样联想。上探索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丰富个人情感,为日后的古诗词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古诗词是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诗人还是词人,他们在诗词创作过程中都会按照韵律的要求以及自身掌握的艺术技巧,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诗词本身就是帮助学生增强文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另外,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同现代表达不同的名称,如食物、植物等,也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师的针对性分析与讲解,学生能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文学素养。不仅如此,也有很多古诗词致力于描写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祖国的壮丽河山、自然风光,在学习古诗词之余,学生也能了解我国的地貌风情,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纵观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均是流传千古,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作品,其中大部分承载了有志之士的精神和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在小学阶段了解与系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诗词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人生经历、智慧哲学,不同的文化观念、文化习俗、建筑、美食、景色、地区差异等等,感受古人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古诗词言简意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极具艺术价值。学生们在感受古诗词节奏韵律,深入理解古诗词意境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形成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如诚信、友善、爱国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于朗诵中读诗之美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要求与标准。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阶段,诵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提高对诵读的关注与重视。古诗词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加之古诗词中蕴含着诗人充沛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意境深远悠长,也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学习和品味中才能真正感受古诗词蕴含的哲理。古诗词独有的音韵之美为诵读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以下三个要求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其一,学生在初读古诗词时应首先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并大声朗读。其二,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节奏,然后以划节奏读、示范或音频诵读辅助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节奏,读出古诗词的韵律。其三,在这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诗人的情感,要求他们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出该有的语调、语气以及感情。如此一来,在反复的吟诵朗读中,学生们能够继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从整体上感受古诗词的节奏、韵律、语言、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相较于机械式背诵,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更深刻。
古诗词诵读方法多种多样,如默读、齐读、自由朗读、两两对读等等,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而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语感、情感得到熏陶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绝大多数古诗词节奏感较强,讲究押韵。所以,学生在诵读时应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也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例如,在《山行》的教学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若根据现代汉语的读音,读成“xié”,诗词显得既不和谐,也不押韵,应当读成“xiá”。第二,学生在诵读时应投入感情,并将古诗词中的情感读出来。此时,学生要注意诵读时的语调、速度,感受古诗词的意蕴。
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四读”:其一,范读。即教师为学生声情并茂地展示古诗词的正确读法,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调动他们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例如,在《夜宿山寺》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诗词内容投入情感,可根据诗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手可摘星辰”时,便示范摘星星的样子,读到“不敢高声语”时,顺势做出担心害怕的表情。在这样声情并茂的范读之下,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与模仿的欲望。其二,领读。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词节奏。例如,在《春晓》中,诗句平仄交错,极具韵律美。特别是1、2、4句中的最后一个字晓、鸟、少是押韵的关键所在。在领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韵脚停顿带领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其三,讲读。即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古诗的节奏与停顿,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做好相应的标记。其四,学生指读。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诵读效果。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点名要求学生读,而学生也可以主动读。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教师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架起学生与古诗词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诗词的韵律、节奏中理解古诗词内容,并通过融入自己的理解体会古诗词情感。
(二)于背景中悟情之真
1.了解诗人生平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悟古诗词意蕴,提高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呈现诗人的生平经历,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从客观角度来看,古诗词是诗人在特定时期的情感表达,他们个人的经历也为诗词提供了更多灵感与元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也是学习与理解古诗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示儿》的教学中,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从小生长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之下,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可现实却不如人意,他的理想一直未能实现。在临终前,他写下《示儿》送给自己的儿子。了解了诗人的生平经历,也能更好地带入诗人,了解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希望,感受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2.了解古诗背景
古诗的写作背景也为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提供了重要方向。毫无疑问,很多诗人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都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仕途不顺、思念家乡亲人、抨击黑暗现实、感慨时光飞逝等等,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领悟主旨。例如,在《夏日绝句》的教学中,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自行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在逃亡过程中,李清照的丈夫去世,留她一人尝尽了人间艰辛。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故作此诗。另外,还有学生自行搜索了有关项羽的故事,了解了他乌江自刎的缘由。如此一来,通过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生们便能从整体上把握李清照浓浓的爱国之情,也能感受到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对整首诗形成更充分的了解。
(三)于想象中赏画之妙
1.调动感官,情感共鸣
考虑到古诗词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若仅靠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未必能完全领悟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更立体、更鲜活、更真实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感官,迎合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感受诗人情感之余提升古诗词学习体验。例如,在《题西林壁》的教学中,结合诗词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古诗中描绘的不同形态的庐山,比如,在网上搜索与庐山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对其进行剪辑,使它更符合古诗词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同学生一同欣赏和感受。然后,再指导学生将文字内容同画面内容相结合,思考“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诗的最后两句蕴含了哪些哲理?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获得了更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有利于他们理解古诗内容,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主动融入
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也是很好的教学形式。在情境之中,学生能够主动融入、思考与感受诗词内容,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让他们在情境中对古诗形成更深层次的领悟。例如,在《四时田园杂诗》的教学中,古诗主要描述了初夏时的江南农村景色,为凸显景色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根据诗词中的常见事物,如梅子、杏子、麦花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用自己的所见之物与之做对比,逐字分析字词句,感受南方农村景色的特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阐述“杂兴”的含义,介绍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以生活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四)于意境中悟意之雅
1.通过绘画,感受意境
古诗词的精妙绝伦之处就在于,通过慢慢领悟、品味,能够逐步感受到诗也是一幅景美、情美的图画。为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也要充分凸显诗如画、画如诗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表达的内容,走进古诗词创作的意境。例如,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画内容,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诗句为学生创建画面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人描绘的景象。绘画形式同样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有效方式。考虑到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较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之下,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绘画形式营造了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检验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
2.渲染意境,深入意境
通过注释与教师的讲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意,但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一教学环节也无法仅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讲解实现,这便要求教师要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形式,渲染意境。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诗情画意,在时空跨越中了解诗词的内涵。例如,在《登鹳雀楼》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呈现太阳、黄河、山、鹳雀楼等画面,逐步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情境:“你们看到了什么?假如你是诗人,你会如何描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代入诗人,在身临其境中激发表达欲望:“你们看到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再‘登上一层楼’,继续往高处走,还会看到什么?那里的景色与之前所看到的有何不同?”教师继续呈现更美更壮观的景象,点拨学生理解“站得高,看得远”的真理。这句话也不仅仅是指所见之物,对自己的人生又有哪些启发?进而,教师为学生做声情并茂的范读,让他们领悟诗词的意境美,再联系现实谈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古诗词的开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教学能力,深入研究和把握学情,积极摸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反思、总结,了解古诗词应该讲什么、如何介绍给学生,让古诗词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如此这般,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翻开古诗词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朱衍秀、王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特点及策略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年第8期。
[2] 赵秀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趣味学,深度学,有效学》,《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年第40期。
[3] 吴晨浩《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国际教育论坛》2022年第3期。
(刘丰山,1975年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