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婕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课程内容的策略,即通过课程整合和项目驱动学习,促进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其次,提出了教学创新策略,强调探究学习和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再次,介绍了评价机制改革策略,旨在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自我反思和提升。最后,通过《草船借箭》和《观潮》等课文案例,具体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和量化评估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实践指导,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跨学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41
一、整合课程内容策略:课程整合,项目驱动学习
新《课标》理念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它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能够指导教育实践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本文提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施策略之一是整合课程内容策略,即“课程整合,项目驱动学习”。这一策略的含义在于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其特点在于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草船借箭》是一篇根据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智谋,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解决了军队箭矢不足的问题。这篇课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素材。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并讨论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在此基础上,教学环节可能如下:第一,预习环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收集三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第二,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三国时期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策略。第三,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三国时期的角色,模拟草船借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然而,运用整合课程内容策略,《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内容可以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在“课程整合,项目驱动学习”的策略指导下,在《草船借箭》这一课中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项目,要求学生以“古代战争中的智谋与现代策略”为主题,研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策略在现代军事或商业策略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草船借箭》课文内容,引出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如:“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雾气和敌军的恐惧心理,以草船借箭,巧妙地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问题。”以此设定项目目标为研究古代战争中的智谋如何转化为现代军事或商业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历史、科学、数学、商业)。每组根据研究方向,设计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如历史组研究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科学组探讨古代弓箭与现代武器的对比,数学组计算草船借箭的数学模型,商业组分析现代商业中的类似策略。最后,每组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发现和结论。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项目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课文内容,还能将古代智谋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究学习,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即“探究学习,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策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技术辅助教学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智能教学软件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策略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使教学更加生动,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地球的宝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下是如何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的步骤,并详细展示了“探究学习,技术辅助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 课前准备:资源整合与背景知识导入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从NASA官网或视频平台找到从太空视角拍摄的地球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以增强他们对地球的美丽和脆弱的直观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平台或社交媒体群组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保护地球的看法,并提出关心的环境问题。
2. 课堂互动:多媒体展示与互动问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视频和动画,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例如,在介绍地球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污染前后的地球对比图片,并播放生态破坏的视频,以增强视觉冲击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如Kahoot!或Socrative,设计与地球和环保相关的课堂互动问答,包含选择题和判断题,如:“地球上的水资源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或“哪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污染?”通过这种实时互动问答,学生不仅可以在答题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答题反馈进一步思考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探究活动:分组讨论与项目展示
在“探究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思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例如,各小组可以选择“减少塑料污染”“保护水资源”或“减少碳排放”等具体环保主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探究内容,包括如何实施、可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预估等。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制作展示PPT或海报,通过这种分工合作,学生可以学到如何有效进行团队协作,培养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探究任务后,各小组将制作好的PPT或海报在课堂上展示,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教师则针对展示内容给予反馈,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4. 课后拓展:在线作业与反思
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后续作业,如撰写关于地球保护的调查报告、设计环保标语,或记录自己在一周内的环保行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线上作业:在平台上布置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行动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批阅工具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反馈与反思:在完成作文后,学生还可以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并提供建设性意见,形成同伴评价和反思学习的氛围。
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课堂互动、小组探究以及课后拓展活动,“探究学习”与“技术辅助教学”得到了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关键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使用智能教学软件如Kahoot!进行课堂互动问答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表:
三、评价机制改革策略:多元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本文提出的多元评价策略,旨在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项目作业、表现性评价等。这一策略在减少单一评价方式偏差的同时,能够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促进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
自我评价在多元评价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课前,教师可设计预习反馈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后,自评理解程度和问题。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识别知识薄弱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伴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相互评价、分享见解,并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取改进意见。通过讨论与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提升思维深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逐步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即时表演等方式进行表现性评价,实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此外,在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通过设计量化评估表对知识掌握进行具体评价。例如,《观潮》一课可设计生词掌握表和句子理解表,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理解句意和运用词汇时,可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则有助于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追踪学习轨迹,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期末,教师、学生和家长可参与总结性评价,讨论学生优缺点和未来学习计划,使评价更关注学习过程与进步。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对课文内容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教师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学期结束时,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期中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期总结性评价,讨论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观潮》为例,要对《观潮》这篇课文的评估进行量化,我们可以从生词掌握和句子理解两个方面来具体量化评估:
1.生词掌握量化评估
《观潮》课文中涉及多个生字新词,如“观潮、据说、笼罩、薄雾”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量化评估表,对学生掌握每个生词的情况打分:
生词掌握评分表:
每个生词设置一个掌握程度评分,分为5个等级:1(未掌握)到5(熟练掌握)。
学生需要正确读写每个生词,并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和使用情况,对每个生词打分。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生词:观潮(guān cháo):正确读写,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据说(jù shuō):正确读写,能理解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使用。笼罩(lǒng zhào):正确读写,能理解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2.句子理解量化评估
对于《观潮》中的关键句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量化评估表,评估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句子理解评分表:
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学生需要解释句子的意思,并能表达自己对句子的感受或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和表达情况,对每个句子的理解程度打分。
例如,评估学生对以下句子的理解:“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学生需要解释“闷雷滚动”的含义,并描述听到这种声音时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量化评估,教师可以更具体、更客观地评估学生在生词掌握和句子理解方面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改进空间。这些评分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
本文提出了整合课程内容策略、教学方法创新策略以及评价机制改革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通过课程整合、项目驱动学习、探究学习、技术辅助教学以及多元评价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和技术辅助教学的结合,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多元评价策略则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轶华《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语文建设》2024年第20期。
[2] 石荣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成才之路》2024年第30期。
[3] 张金艳《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的实践探索》,《语文世界》2024年第31期。
(王婕,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诸城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