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原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卞智洪)
《三个国王》
《骇客帝国》
《第六感》
再见!明星
好莱坞在变。尽管1999年好莱坞再创总票房新高,整个电影工业却在重新考虑它的各个方面。“观众对明星的信任度降到最低点,”迪斯尼的老板裘·罗斯说。“如果他们不喜欢这部电影,他们才不管你付给明星2000万还是两分钱呢!”
1999年对于电影巨星像是一个灾年。哈里森·福特与导演悉尼·布拉克的《随心所欲》一点也不成功。汤姆·克鲁斯本是好莱坞的金童子,他与妮可·基德曼(他台前幕后的妻子)花了近一年时间与库布里克合作,但《大睁双眼》令观众大失所望。《碟中谍》续集与《木兰花》(Magnolia)也还是未知数。凯文·科斯特纳与华纳公司(《瓶中信》)、环球公司《For Love of the Game》)争夺影片的最后剪接权,结果失去了大量观众。环球公司的总裁斯坦西·斯耐德说:“如果你的意思是,你想删掉那些观众喜欢的镜头,那你不是毁电影吗?”
只有梅尔·吉布森讨派拉蒙和华纳公司喜欢。当梅尔·吉布森不满意《PAYBACK》时,他硬逼着导演重拍了许多场戏。这些戏令观众尖叫不已。两大公司于是大夸吉布森如何严肃认真。——只有观众始终是上帝。
20世纪福克斯(也许他们应该改名为21世纪福克斯了)的老板比尔·麦肯尼克说:“预算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得玩的安全些。但事实证明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安全,因为观众越来越难满足。他们不想看一样的东西,他们烦了。”
美丽新世界
这是一个创意的时代。福克斯公司近几年投资了很多风格迥异的电影,比如《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我为玛丽狂》。“我们的计划是为各种各样的观众生产各种各样的电影。”总裁麦肯尼克说,“还有,支持新的天才。”其实就是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哪个好使就用哪个,反正你不能在同一条河里弄湿自己。
给明星提供一个富有冒险性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剧本,是降低这些人身价的好办法。尼古拉斯·凯奇出演马丁·西科塞斯的《急救医生》,要价只有100万美元。金·凯利主演的《月球人》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后者是70年代已声名显赫的大导演,代表作有《飞越疯人院》和《莫扎特》。乔治·克鲁尼接了反映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片子《三个国王》。丹泽尔·华盛顿主演了《飓风》。只要导演或剧本具有号召力,像尼古拉斯·凯奇和布拉德·皮特这样的人就不会斤斤计较于片酬。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美国美人》,酬金只有400万美元。
《美国美人》显示出另一个趋势。制片公司愿意拿那些还没有出头的聪明导演一试。梦工场把赌注压到一个戏剧导演山姆·曼德斯身上,斯皮尔伯格让他导演了《美国美人》,这部尤金·奥尼尔风格的家庭正剧,成为夺取奥斯卡奖呼声最高的影片之一。其中暴露出危及美国家庭的各种问题:夫妻不和、代沟、通奸、失业、吸毒、同性恋,弥漫了世纪末的失落情绪。同样,29岁的耐特·沙亚马兰从迪斯尼得到机会,拍摄他自己的剧本《第六感》,还得到300万美元的酬金。满大街的美国人都在谈论《第六感》,这是公司大佬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这部温馨的恐怖片取得了2.7亿美元以上的票房,是冬季电影票房冠军。导演沙亚马兰立刻得到机会拍他的第二部影片《坚不可摧》,片酬是1000万美元。
改变的越多,不变的也越多
《双重危险》
尽管迪斯尼一直在做更冒险的片子,但它绝不会离开主流观众。美国电影一直以来都在走中间路线。迪斯尼在2000年会做几部最主流的影片:布鲁斯·威利主演的两部影片,动作大片两部,太空片一部(《火星任务》),数字动画片一部(《恐龙》)。
从1999年来看,票房最高的两部影片——《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威胁》和《奥斯汀:追逐我的间谍》——都是主流得不能再主流的续集影片。尽管很多人不喜欢喳喳·宾克斯(《幽灵威胁》中的数字化角色,插科打浑者),它仍然成为《泰坦尼克号》之后票房最高的影片,全球票房已接近10亿。其实卢卡斯除做了些数字化工作和美术工作以外几乎什么也没干,但人们就是往电影院里跑,他们喜欢《星球大战》——它就像20世纪最大的一个苹果派。
至于说续集,永远都不会缺少续集。《碟中谍》、《骇客帝国》、《星球大战前传》、《奥斯汀》、《侏罗纪公园》、《木乃伊》……两年之内全都会有续集。就连《逃跑的新娘》和《诺丁山》也像是续集,它们像是几年前茱丽娅·罗伯茨与理查·基尔主演的《漂亮女人》的续集。但女性观众就是爱看,她们把茱丽娅·罗伯茨捧到了不能再高的地位。《诺丁山》在20天的时间内就得到过亿元票房。其实回头去看看好莱坞40年代的作品,像《一夜风流》之类,其机智风趣与浪漫情调远胜于《诺丁山》。无怪乎好莱坞一位资深编剧在《首映》杂志上撰文,题目就叫《晦暗的90年代》。
低俗喜剧也在继续发展,《美国派》与《老爸向前冲》学习1998年的《我为玛丽狂》,进一步争取了十几岁的男生。估计到2003年,十几岁的观众将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多。
去年1月份《女巫布莱尔》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时,恐怕没几个人能想到它可以赚那么多钱——1.4亿美元,而它的制作成本只是6万美金!艺匠公司用100万元买下它,用30万美金进行了必要的修缮,然后局部公映,进而不得不全国公映——《女巫布莱尔》成为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影片。《女巫布莱尔》毕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但它的发行方式却可以学习:在互联网上广做宣传,包括散布谣言和发行代用的纪录片。互联网的市场潜力与日俱增。
在1999年,电影成功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出奇制胜。《女巫布莱尔》的拍摄方式——摄像机的伪纪实风格——是最好的例子。《第六感》则相当于《人鬼情未了》的恐怖片版本。在那个故事中,布鲁斯·威利是一个儿童心理辅导,他帮助一个能够看见鬼魂的小孩恢复正常生活。如果没有最后抖出的一个大包袱(布鲁斯·威利其实就是一个鬼魂),那这片子就比《午夜凶铃》还难看。“观众越来越要求原创性,”福克斯公司总裁汤姆·罗斯曼说。“这需要我们有很大的魄力。这个行业的经济状况一点都不好。”
这就是好莱坞——状况不好,但却总能打破纪录。